廣州持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畫卷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全省植樹造林熱潮再起
入春以來,植樹造林、綠化鄉村的繁忙景象,在廣東處處可見,南粵大地植樹造林熱潮再起。廣州積極推動“造林綠化林長先行”行動,廣泛發動黨員干部、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開展各類植樹活動。梅州正式實施“廿林添綠”大行動,全方位、各領域組織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20個主題林建設。湛江、茂名各地廣泛開展“有喜事來種樹”“我為家鄉種棵樹”等活動,廣泛發動鄉賢力量,讓鄉賢成綠化生力軍。揭陽持續加大“我為揭陽種棵樹”小程序宣傳力度,讓“云上”認種、“指尖”植綠成為一種綠色新風尚。
今年,廣東各地頻頻創新,聚焦縣鎮村綠化重點任務亮出招式,多方聯動、聯建共建,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植綠護綠。據了解,開春以來,廣東省林業局積極部署安排春季國土綠化工作,聯合多家省直單位,推動各級機關工委、教育工委、國資委黨委、“兩新”工委等廣泛參與,深入開展林分優化、林相改善,協力推動鄉村綠化工作,加快各地造林與森林質量提升進度。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1119個行政村制訂種樹工作計劃,累計完成林分優化提升36.96萬畝、森林撫育提升83.53萬畝。各地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網上報開展的各類義務植樹活動超4870場,參與植樹人數超30萬人次,建設“共建林”“民企林”“鄉賢林”等各類主題林170片。
打造更多綠色空間
“目前,林業生態建設正由單部門發力向多部門協同推進轉變,林業生產要素正由基本滿足向合理充裕轉變,全社會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正由低向高轉變。”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深入實施,廣東林業事業正發生歷史性、全局性的轉變。
然而,新形勢伴隨著新挑戰。如何創造出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績,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這一問題成為廣東的必答題。按照2024年全省林業工作視頻會議部署,今年廣東要高質量完成森林質量提升任務,著重提升群眾可達區域的森林質量,多措并舉優化綠化空間,打造更多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示范帶,帶動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多親近綠色、走進自然的空間。
下一步,廣東省將以縣鎮村綠化為落腳點,盯緊“2個200萬畝”的年度任務,唱響“我為廣東種棵樹”的主旋律,系統謀劃北部沿南嶺、南部沿海、中部沿江區域造林綠化格局,統籌推進示范林場、示范自然保護地和公益林示范區建設,全力提升城鄉綠化品質,打造綠美生態建設精品工程,培育更多林業產業品牌和經營主體,建設自然教育和森林康養基地,打造新興森林生態旅游模式,不斷促進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質量持續提高、林區發展條件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走出一條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讓綠美生態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