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綠水青山都在,龍江森工變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4-26  
      2014年4月1日,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雄壯的順山倒號子、堆滿木材的貯木場、滿載原木呼嘯而過的森林小火車從此
       

      2014年4月1日,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雄壯的“順山倒”號子、堆滿木材的貯木場、滿載原木呼嘯而過的森林小火車從此走進歷史。

      龍江森工地跨小興安嶺、長白山脈,經營總面積9870萬畝,占黑龍江省國土面積1/14。這里曾是國家木材生產的重要基地,為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年來,龍江森工人以保護綠水青山、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使命,尋找出路、艱苦創業、砥礪奮進。如今,綠水青山都在,龍江森工變了,一個生態更優、產業更豐、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現代化新森工正在崛起。

      效益森工

      從伐木到看林護林,再到發展生態產業,越來越多的林區人明白,有了綠水青山,不愁金山銀山。

      十年間,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把推進生態產業發展納入全省“八個振興”目標和“4567”現代產業體系大棋局下去考量,堅持產業富企,錨定“一年見起色,三年上臺階,五年大發展”目標,積極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實施“一場一品”“一局一業”戰略,全面建設效益森工。

      十年間,集團營林綠化產業加快發展,森林農業穩步推進,森林食品產業提檔升級,中藥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康養產業持續推進,林業碳匯經濟取得新進展。森林食品集團、園林綠化公司、中藥材公司、林業機械加工廠等專業公司應運而生,生態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

      2023年,龍江森工集團營業總收入110.53億元,較2013年增加69.4億元,增長168.73%。2023年實現利潤總額1.16億元,較2013年增加2.83億元,增長169.46%。

      初春時節,走進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平林苗圃,一株株已經孕育了4年的紅松苗在大雪的覆蓋下伸展著“腰肢”,歡快地迎接新一年的春意盎然。

      2014年停伐以來,龍江森工集團已建成國有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苗圃100處,在圃苗木突破2億株。

      品牌森工

      龍江森工集團統籌推進以森林農業、森林食品、森林道地中藥材、森林果蔬等為主的林下產業,全力打造“大食物觀”引領地。建成1427棟、面積近千畝的國有標準化果蔬大棚和4.5萬畝“寒地龍果”示范基地,中藥材面積61.7萬畝,開發生產十二大類160余種森林食品,“森”標和“黑森”品牌價值逐年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伐木人變旅游人,是龍江森工停伐后產業轉型的又一成功實踐。

       

      位于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的雪鄉景區,從一個以伐木為生的林場蛻變為舉世矚目、聞名遐邇的旅游新“頂流”,成為中國冰雪經濟中的一張亮麗名片。

      一業帶百業,雪鄉旅游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周邊區域種植、養殖、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產業,去年實現旅游收入近2億元,十年間景區共接待游客580萬人次,實現旅游產值400億元。

      新型森工

      十年間,龍江森工集團依托獨有的地域特色以及豐富的森林、冰雪資源,重新找到了新的轉型發展之路,春賞花、夏避暑、秋觀山、冬戲雪的四季游新格局逐漸成形。

      田均國是樺南林業局有限公司的一名蒸汽火車司機,停伐前他的工作是開火車運木材。隨著林區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他和很多林區職工一樣,捧起旅游“金飯碗”,成為一名森林蒸汽小火車旅游司機。他說,“每次拉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往返林間,我就為自己是森工人而驕傲。”

      曾經,油鋸一響,黃金萬兩;現在,不砍一棵樹,照樣能致富。從專注生態轉型到發展林下經濟,再到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龍江森工人交上了習近平總書記“林區三問”的優質答卷。(張牧秋)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