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張樹巖在鳥類繁殖專項調查中,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在保護區筑巢繁殖。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在保護區筑巢繁殖 張樹巖攝
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繁殖巢位于濕地修復區蘆葦沼澤中,巢址周圍有50余巢白琵鷺和20余巢大白鷺、蒼鷺等同時繁殖。發現時黑臉琵鷺正在孵化,目前已經成功出殼兩只幼鳥。經多日連續監測,成鳥喂食正常,幼鳥身體健康。
黑臉琵鷺又名小琵鷺、琵琶嘴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EN)物種。黑臉琵鷺與白琵鷺在形態上極為相似,并混群棲息,野外觀測難度很高。
此前,科研人員只在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海島上發現有黑臉琵鷺的繁殖記錄。此次系首次在黃河口三角洲淡水沼澤濕地中發現黑臉琵鷺繁殖,證明了其繁殖生境的拓展,說明黑臉琵鷺繁殖地緯度南移,對保護黑臉琵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深化了對黑臉琵鷺行為的認識,有極高科研價值。 (王安東 謝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