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召開發布會,公布2013年度中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試評價報告。
從試評結果看,2010年以來,我國生態文明總體狀況企穩向好,進入持續提升的新階段。2010年,得分在75分以上的省份11個,2013年增加到23個,主要是處于中下水平的地區進步較快。1999年以來,全國開展生態省建設的海南、吉林、黑龍江、福建、浙江、山東、安徽、江蘇、河北、廣西、四川、遼寧、天津、山西、河南、湖北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11個省份躋身于生態文明狀況綜合指數得分前10名或進步率前10名,表明我國生態省建設成效明顯。綜合指數評價中,浙江、江蘇、福建、重慶、廣東名列前茅,進步率最快的前5名是寧夏、陜西、湖北、遼寧、海南。
報告顯示,總體來說,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模式和路徑,發展態勢良好,但是受經濟結構、科技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展偏慢。同時,由于我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很不均衡,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對此,研促會提出要把制度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以生態紅線管制、自然資源資產管控以及離任審計等為突破口,用法制確保生態環境不再惡化;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生態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要持續不斷地推進生態省(市、縣)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的創造性、積極性,以各具特色的細胞工程為基礎,久久為功,以此引領和深化不同地區的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