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內蒙古巴彥淖爾:牢記囑托 當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尖刀連排頭兵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6-28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位于黃河幾字彎頂端,地處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黃河重點生態區和北方防沙帶,生態區位十分重要。2023年6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位于黃河“幾字彎”頂端,地處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黃河重點生態區和北方防沙帶,生態區位十分重要。2023年6月5—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巴彥淖爾考察,發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巴彥淖爾市牢記囑托,把感恩之心轉化為維護之志、奮進之力,以主力先鋒姿態,勇當“三北”工程攻堅戰尖刀連、排頭兵。

      牢記囑托,精心部署。2023年召開的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巴彥淖爾市第一時間組織成立專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編制印發《巴彥淖爾市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實施方案(2021-2030年)》,科學劃定沙漠(沙地)區、陰山及陰山北麓區、河套平原建設區、烏梁素海等濕地四個治理區,通過打好護山、節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組合拳,到2030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務,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和林草覆蓋率大幅提高。

      錨定目標,盡銳出戰。巴彥淖爾市市委書記親自掛帥任組長,市長牽頭負責風光一體化治沙,設立專班和工作組,明確任務、責任到人,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定期調度,攻堅戰順利推進,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2024年計劃治理300萬畝以上。巴彥淖爾市不等不靠、提前行動,能多干就多干,能往前趕就往前趕,防沙治沙提檔增速,進入治理快車道。

      因地制宜,創新模式。在總結提升“磴口模式”基礎上,創新應用了符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方式。一是光伏+治沙+梭梭(四翅濱藜)+中藥材(蓯蓉、鎖陽等)+企業(合作社)+農牧民利益聯結。主要在沙漠(沙地)治理區實施。通過拉大光伏板間距12米、抬高板前高度1.8米、板后4米左右,在光伏板之間預留空地栽植具有產業優勢的抗旱節水沙生灌木、中藥材等,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二是工程固沙+灌木造林+經濟林+林下經濟+濕地保護修復+沙漠旅游+農牧民利益聯結。主要在烏蘭布和沙漠通過工程固沙、人工栽植經濟林并間種中藥材相結合的模式,治理流動沙丘;對沙海湖、屠申澤等濕地,利用黃河分凌期進行生態補水,開展保護修復,同時為林草提供水源保障;發揮得天獨厚的沙漠湖泊資源優勢,發展旅游業;當地農牧民通過合作社參與治理、發展產業,增加農牧民收入。三是套區“渠林路田”防護林。結合高標準農田和國管渠溝工程建設,全面推行“渠林路田”防護林模式,既擴了綠,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四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零星沙丘治理+經濟林+林果產品精深加工。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建立了套內零星沙丘沙丘長制,一丘一策開展治理。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經濟林,發展中藥材制劑、保健品、鮮果飲品等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綠富同興。五是林場+育苗+經濟林+抗旱樹種草種試驗示范+可持續經營。建設新華林場等6個林場全國試點林場,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土地、技術等資源優勢,強化基礎能力提升和干部隊伍建設,開展抗旱樹種草種防沙治沙試驗示范,建設保障性苗圃和良種示范基地,同時發展經濟林等生態產業,面向社會開展專業造林服務創收,推動林場可持續經營。

      打造精品,示范引領。一是在國家千萬千瓦級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新能源基地,實施板上發綠電、板下種綠植、發展生態產業、利益聯結農牧民,在光伏+生態治理上做示范;二是為保護母親河免受流沙侵害,在緊臨黃河的烏蘭布和沙漠劉拐沙頭,實施喬灌草綜合治理阻沙入黃工程,形成喬木林擋沙墻、灌木林阻沙帶、種草固沙網,在黃河岸線流沙綜合治理上做示范;三是在沙區上下風口、沙源區、路徑區重點區域,實施護山、節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系統治理一體化保護,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上做示范;四是大力推行“渠林路田”模式,解決了林與地爭肥、搶光和作物生長的矛盾問題,即保了林增了綠,又讓農民增了產增了收,在農田防護林建設上做示范;五是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積極與國家綠基會、環基會、螞蟻森林集團等公益組織和企業聯系,投資近1億元,開展防沙治沙;開展了“我在家鄉有棵樹、我在林場有棵樹”公益盡責活動;積極與區內外龍頭企業合發展生態產業,在全民治沙上做示范。

      阻沙入黃,聯防聯治。巴彥淖爾與毗鄰的阿拉善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深化合作聯動,大力開展沿黃河流沙治理,阻擊流沙入黃危害。在劉拐沙頭實施阻沙入黃工程,形成20米喬木林擋沙墻、100米灌木林阻沙帶、2000米種草固沙網,形成喬灌草結合立體化施治的格局,徹底阻止流沙入侵黃河。

      系統治理,一體保護。統籌沙漠上風口和下風口、邊緣和腹地、沙源區和路徑區,分區施策,因害設防,重點施治。以穿沙公路為擋沙骨干網,在道路兩側種植抗旱喬木、灌木林帶,將流沙劃小單元控住;在高大沙丘迎風坡開展1米方格沙障,集中連片,實施規模化工程固沙,將流動沙丘牢牢固??;在平緩沙地開展草方格+生物措施,種植沙生灌木,將流沙大面積鎖住;為防止沙漠東侵危害黃河和河套平原,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實施187公里長、300米左右寬的鎖邊林草帶建設,將流沙全線擋??;整體提升沙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科技賦能,科學治沙。與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自治區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切實發揮“智庫”作用。成立河套地區鹽堿地林草植被構建和生態修復博士科研工作站,開展適宜的節水灌溉設施配置和布局研究。實施國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攻堅戰科研“揭榜掛帥”項目4項、自治區防沙治沙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掛帥”項目3項。組織本市農機企業研制生產5種型號的壓沙機并推廣應用,巴彥淖爾市治沙機械化率達到60%以上,較傳統治沙效率提高5倍以上,人工成本大幅下降。

      提標升級,建強林場。打造臨河新華林場等6個全國試點林場,同步推進其他林場提標升級。加大國有林場管護用房建設改造力度,新建6處,加固改造2處。建設5個保障性苗圃,完成育苗2000畝以上,國有林場主陣地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新華林場分設了書記、場長,增加了1名副書記、1名科技副場長、1名業務副場長,員工隊伍進行優化整合,領導班子得到強化,業務能力得到增強,班子、隊伍、目標、能力、保障、產業發生了較大變化,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完善政策,健全機制。抓住國家林草局等部委重大政策機遇,出臺《巴彥淖爾市推進“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十條措施》和補獎機制,從科技支撐、利益聯結等十個方面支持攻堅戰。完善“以工代賑”機制,鼓勵農牧民參與工程建設,目前有近20個合作社、40多家企業、1.6萬多名農牧民參加到工程建設中,農牧民收入顯著增加。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