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萬里長城瀕危三成消失 村民拆長城磚蓋房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01  

        風雨侵蝕、人為破壞、缺乏維護管理,一些地區文化價值較高的明代長城文字磚被偷盜、拆解、販賣的現象屢見不鮮……記者日前在河北省撫寧、盧龍、遷西等長城沿線縣市走訪時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

        現狀

        風雨侵蝕、樹木撐壞墻體現象嚴重

        稍微碰觸城墻,就會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臺的磚瓦脫落,部分墻體出現傾斜,有些經風雨侵蝕已被掏空,留下數個大洞,可能一場暴雨就會坍塌,這是河北境內部分古長城上的現象。

        2014年中國長城學會調查顯示,長城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明長城為例,明長城的墻體只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而74.1%的保存狀況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礎部分。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真正的磚石結構長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和北京境內,即使這些長城是磚石結構,也經不住常年的風吹雨打,不少城樓已經搖搖欲墜,夏季一場暴雨就可能被沖塌,對于這些即將坍塌的危樓,政府要盡快普查,修繕越早,消失的就越少。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城樓被沖塌的現象不乏先例,2012年七八月份的強降雨天氣,就曾造成河北境內的萬里長城大境門段出現36米坍塌,山海關城墻出現漏雨險情,烏龍溝段敵樓坍塌。

        除了夏季暴雨,長在城墻縫里的樹已成了這些地段長城最大的危害。在撫寧縣板廠峪、董家口等地段長城,不少城墻縫里都長出了樹,有些甚至長在了敵樓上,墻體被樹撐壞的現象十分嚴重。當地百姓表示,如果不清理,這些樹根經過雨水的作用會繼續生長,墻體會繼續被撐開,直至撐裂城樓。

        人為破壞、野長城熱加速破壞

        撫寧縣長城保護員張鶴珊表示,除去地震、風雨侵蝕等自然因素,人為破壞仍是長城生存的一大威脅,長城磚被盜、販賣現象時有發生,加之近年來的野長城旅游熱都加速了古長城的破壞。

        記者來到河北盧龍縣劉家營鄉東風村,首先看到村里房屋多是低矮破舊的建筑,但房屋本體和院墻使用的多是青灰色的長厚磚。村里老百姓表示,村子比較窮,所以早些年從長城上拆下這些長城磚來蓋房,近年來當地老百姓保護意識有所提高,拆長城磚蓋房的現象已有所減少。

        記者獲悉,盧龍縣東風村背后的長城上有一些磚比較特殊,磚上刻有文字,即文字磚,破壞盜竊文字磚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東風村一村民表示,自己家里面就有文字磚,磚上刻著左、中、右等字,市場價多是四五十元錢一塊文字磚,如買,可便宜至30元錢一塊。該村另有一位婦女表示,自己家沒有長城文字磚,但可以去村后的長城上撿去,管得不算嚴。

        長城學界認為,這些文字磚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但歷經數百年自然侵蝕,加上人們的破壞,目前正在漸漸消失。

        記者采訪的撫寧縣、盧龍縣多名長城保護員表示,近年來,到野長城旅游探險的游客越來越多,但這些長城目前多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況,這些年催生的野長城熱實際上已經超過不少長城的承載能力,目前部分地區野長城的破壞比已開發的長城景區要嚴重得多。

        據當地長城保護員表示,游客頻繁的踩踏難免也會造成一些長城磚石的松動。撫寧縣文保部門表示,撫寧縣野長城破壞少的,都是山坡比較陡峭,游客難以攀爬的地段。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