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重慶市林業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市扶貧攻堅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林業扶貧開發工作。市林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吳亞主持會議,并就林業扶貧開發工作再動員、再部署。
吳亞指出,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017年基本完成扶貧攻堅任務、2018年“打掃戰場”的扶貧攻堅目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重慶扶貧開發工作實際所作出的正確決策,林業部門堅決擁護。與會同志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扶貧開發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貫徹落實好全市扶貧攻堅工作會議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扶貧開發工作是林業部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力推進,為重慶率先實現全面小康作出應有的貢獻。
吳亞指出,林業工作的主戰場在農村,在全市扶貧開發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業部門在扶貧開發中作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了對18個貧困區縣林業資金投入力度,共投入資金108億元,占全市林業總投入164億元的65.8%,其中14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投入80億元,占18個貧困區縣投入的86%,占全市林業總投入的59%。2015-2017年還將計劃投入林業資金93億元用于18個貧困區縣林業扶貧開發工作,占全市林業計劃總投入136億元的68%。二是推進了一批林業特色產業發展。據統計部門統計,2014年,全市林業總產值較上年增加了11.5個百分點,林業在農林牧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從林業總產值指標看,在農林牧漁業中的占比在提升,2013年占3.2%,2014年占3.3%,提升0.1個百分點;從林業發展速度指標看,橫向比較增速位居前列,農林牧漁業2014年較2013年增長5.4%,其中農業6.4%,林業11.5%,牧業0.74%,漁業20.64%;縱向比較逐年在提升,2014年比2009年增加55.2%,比2013年增加8.0%。近5年平均增長9.2%。三是注重了工程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尤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中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打造了忠縣沿江百里“柑橘長廊”、奉節縣萬畝油橄欖基地、巫山縣李子示范園等沿江經濟林帶,實現了增綠與增收雙贏。
吳亞要求,未來三年,全市林業系統要圍繞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決策部署,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重點扶持18個貧困區縣實現脫貧致富,打好林業扶貧攻堅戰,確保工作取得實效:一是摸清林業家底,制定行動方案。對18個貧困區縣開展林業產業和森林資源狀況摸底調查,并以此為依據編制《重慶市林業局2015-2017扶貧攻堅行動方案》,做到精準扶貧,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造林補貼、森林撫育等林業重點項目資金,加大統籌力度,集中項目、集中資金、集中力量推進“14+4”個貧困縣的林業扶貧開發工作,逐步取消貧困區縣的項目配套資金,確保扶貧開發效果。2015-2017年計劃投入“14+4”個貧困縣林業資金比例由“十二五”期間的65.8%提高到68%,其中14個國貧縣占比不低于全市林業計劃總投入的60%。三是強化資源保護。解決好貧困區縣高山扶貧搬遷后的生態修復問題,加大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優先保障扶貧開發項目、高山生態搬遷項目和高山休閑旅游地產使用林地;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保護區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開展森林旅游等,促進林區群眾增收致富,推進自然保護區和社區和諧發展。四是發展特色產業。對18個貧困區縣量身定制特色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優勢,結合高山扶貧搬遷,支持貧困縣發展特色林業產業。依托森林和濕地景觀,大力發展森林旅游,鼓勵支持貧困林農發展林家樂;重點支持秀山、酉陽、彭水、奉節發展以油茶、油橄欖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支持城口、巫山、巫溪發展以核桃、板栗為主的干果產業,支持武隆發展森林旅游業,支持萬州、云陽發展油桐產業,支持黔江發展蠶桑產業,支持石柱、開縣發展以黃蓮、木香為主的中藥材產業,支持豐都、涪陵發展筍竹產業;建立一批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特色經濟林等示范基地,完善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林業產業附加值。五是加大對口扶貧力度。做到“一包兩掛”,即:包三年內越過貧困線,確保人錢掛鉤、人房掛鉤:由局黨組成員彭澤民牽頭,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李擁軍、林科院選派一名副院長為副組長,直屬單位抽調相關工作人員組成駐村扶貧小組,從2015年起,連續3年每年投入100萬元資金或項目,對口幫扶奉節縣康樂鎮李坪村實現脫貧致富;各直屬單位分別選擇1個貧困村社開展對口扶貧,每一位局領導結合直屬單位對口扶貧工作點確定一個扶貧鄉鎮,量身定做切實可行的扶貧開發工作方案。六是深化林業改革。針對18個貧困區縣林地面積5319萬畝占全市林地總面積6551萬畝的81.2%,而林權抵押貸款僅62.9億元,僅占全市林權抵押貸款總額232億元的27.1%,資源總量占比與林權抵押貸款占比倒掛、林權抵押工作相對滯后的現狀,開展一次專題調研,充分挖掘林地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林權抵押融資貸款,盤活林地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進一步加強林業要素市場建設,支持和指導涪陵林權交易所培育發展成區域性市級林權交易平臺。加大貧困縣森林保險的支持力度,提高商品林保險的比例。協調金融部門開發林權抵押貸款中長期金融產品,降低林權抵押貸款成本。加強對涪陵、武隆、奉節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點指導,將扶貧作為改革試點重要內容,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引導貧困縣集體林業規模化經營,支持發展家庭林場、林業大戶、民營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森林人家、林業龍頭企業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七是推進科技扶貧。重點組織研發生態經濟兼顧的林木種質資源,力爭分區縣或片區集成優化或研發出相對特色的林木種質資源,促進一縣一品發展,到2020年達到50-80個特色樹種(品種);重點組織研發市場需要的林業特色產品,到2020年基本達到每個主要的特色木種質資源形成相對的產業鏈。鼓勵支持貧困縣申報林業科技推廣項目和林業標準項目。支持貧困縣開展森林產品認證、互聯網+、涉林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等核心競爭的關鍵性幫扶工作。突出“十百千萬”專家團隊建設,突出特色林業應用領域專家團隊培養,突出科技特派員、送科技下鄉、技術培訓等科技幫扶服務。到2020年,建成由市級重點特色林業應用領域的研究與轉化專家10名、區縣特色林業產業推廣示范指導專家100名、鄉鎮及基層特色林業產業實用技術專家1000名、技術骨干農戶10000名的林業專家團隊。
全體局領導、局機關各處室主要負責人和直屬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