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西藏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進行生態效益補償試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05  

        為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構建西藏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自治區財政廳、林業廳制定了《西藏自治區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總體方案》。試點實施期限暫定為3年(2015-2017年),試點完成后,將與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政策銜接。

        試點實施范圍

        總面積達411818.27公頃

        記者了解到,西藏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主要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3個試點縣,分別為色林措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扎縣片區、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結縣片區、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浪卡子縣片區內的重要濕地,總面積為411818.27公頃。其中沼澤濕地93088.38公頃、湖泊濕地289104.12公頃、河流濕地29614.02公頃、人工濕地11.75公頃。

        為更好地保護重要濕地,針對試點范圍內湖泊面積濕地面積相對較大、較集中,沼澤濕地和河流濕地較分散的特點,將濕地劃分為湖泊濕地和非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河流濕地)兩種對象進行管護,并按適當的人均管護面積安排管護員,共需聘用管護員737人,監管員93人。“實施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目的是讓農牧民從濕地保護中受益,從而促進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自治區林業廳相關工作人員說。

        保育期內

        禁止放牧和人為活動

        “根據項目區每年濕地野生鳥類遷徙特點和其他珍稀野生動物生物學習性,對位于鳥類繁殖區或其他珍稀野生保護動物棲息的沼澤濕地,確定每年5-10月為濕地保育期,在此期間,禁止放牧及其他人為活動。”自治區林業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對實施沼澤濕地保育的農牧民將按90元/年·公頃的補助標準進行濕地生態補償。

        據悉,項目區重要濕地保育面積為76650.18公頃,其中色林措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扎縣片區濕地保育面積為61402.65公頃、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結縣片區濕地保育面積為8522.63公頃、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浪卡子縣片區濕地保育面積為6724.90公頃。

        除了實行濕地保育之外,將對項目區重要濕地限牧,濕地限牧面積為16438.2公頃,其中色林措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扎縣片區濕地限牧面積為13039.98公頃、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結縣片區濕地限牧面積為1550.95公頃、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浪卡子縣片區濕地限牧面積為1847.27公頃。

        據了解,這部分沼澤地是水草最為肥美的草場區域,同時也是濕地之中降解污染物、繁衍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區域。試點項目對沼澤濕地采取減小放牧強度,實施濕地限牧措施,對濕地限牧區域內的農牧民的生態補償補助標準為22.5元/年·公頃。

        管護監管

        恢復植被和野生動物棲息地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廳了解到,針對項目區內濕地受自然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導致草本沼澤退化,現有部分草本植物覆蓋度低于20%的現狀,將有計劃地在村鎮、主要交通路口,對農牧民生產和牲畜干擾較大出現退化的局部濕地進行封育,設置網圍欄61958米、標志牌86塊,以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成性和穩定性。

        另外,針對項目區內主要水禽(如黑頸鶴、棕頭鷗、赤麻鴨、斑頭雁等)棲息地退化情況,將通過對河流兩岸及草本沼澤濕地進行封育,減少人為干擾,恢復其合理的棲息與繁衍環境,提高棲息地食物供給量,促進野生動物種群恢復,設置警示牌和護欄網,對水禽棲息地區域進行嚴格保護。

        相關鏈接:西藏濕地總面積為652.9萬公頃,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率為5.31%,居全國第二位,有4個濕地類和17個濕地型。濕地類分別為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其中,自然濕地有652.4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99.92%,其中湖泊濕地面積303.52萬公頃,沼澤濕地面積205.43萬公頃,河流濕地面積143.45萬公頃,人工濕地面積為0.5萬公頃。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