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國內森林城市建設模式對西安的啟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6  

        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嚴峻,森林城市建設成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目標,從而為邁向均衡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城鎮化奠定基礎。大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有效增加森林面積,將成為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優勢條件和重要標志,也是我國城市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自國家2004年啟動城市森林建設以來,全國各個城市按照地方條件逐步進行森林城市建設,并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對于西安的森林城市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因地制宜凸顯城市特色

        廣州是經濟高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全國特大城市創森成功的典范,提出“花城”計劃,以具有廣州特色的“林帶+林區+園林”城市森林建設模式,實現了林業綠化山上山下統籌、農村城市并舉、平原沿海兼顧的戰略性轉變。貴陽是以喀斯特地貌為特征的森林城市代表,實施以環城環鎮、環湖環庫、河流公路鐵路沿線、旅游景區為重點的林帶建設。

        這些城市創森的共同點是:森林城市建設與城市特征和地域特征相結合,并以近自然林業的經營思想選取當地適宜樹種,突出城市特色。西安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和歷史賦予的城市風格,森林城市建設可構建以秦嶺為綠色生態屏障,渭河、灞(浐)河、灃河為軸線,明城墻環城公園、二環路、三環路、西咸環線、關中環線為五環的生態景觀帶、生態休閑走廊帶和綠色產業發展帶。西安鄉土樹種種類豐富,應充分利用鄉土樹種資源,借助引進周邊相似植物區樹種,豐富園林綠化植被,體現地方特色。發揮區位優勢,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機遇,將絲綢之路文化與森林文化相結合,創造具有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模式。

        科學規劃構建生態網絡

        沈陽提出“生態立市”,以國家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和省市林業重點工程為載體,在城市周邊、城市郊區和遠郊農村建設成以三條森林帶和四個綠洲為主體的環城生態圈,形成“外圍森林環抱、內部綠化成網”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貴陽建成以健全高效的城市森林體系、自然天成的城市生態綠島、林城相依的環城生態林帶、興旺發達的城市森林旅游、獨具特色的城市森林文化為特征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

        進行科學的生態規劃,考慮城市的發展趨勢和可能產生的新問題進行長遠規劃,將規劃的林地和林帶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使城市森林建設與城市社會經濟建設同步發展,是以上幾個城市建設城市森林的有益經驗。西安應大力開展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森林產業體系建設和森林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以及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大力進行“四網”建設,即水土保持林網、道路防護林網、農田防護林網、森林游憩網,使城市森林網絡逐步形成。構建以城市公園和園林綠地為支撐,以城區景觀林、近郊產業林、遠郊生態林為圈層,以水網、路網為廊道,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城鎮等點線面結合的森林生態網絡。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