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2015生態城市綠皮書提出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8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近日發布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5)》,公布了284個中國生態城市健康狀況綜合排名,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未進入榜單前十,全國有超三成城市處于亞健康狀態。專家提出必須適時建立城市生態預警系統,以有效預防化解和應對城市生態風險。中國生態城市建設需要警惕防止偽生態。

        專家特別說明,深圳、上海、北京、南京等4城市在2009至2012年的排名整體較穩并保持在前十名之內,而此次排名均在30位以后,與評價城市由116個增加為284個有關,也與評價指標微調(由13個增加至14個有關),內在深層原因還需要進一步揭示。

        綠皮書繼續按照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循環經濟型、景觀休閑型、綠色消費型、綜合創新型等6種類型對全國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分析,并提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復合生態城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生態城市綠皮書顧問李景源認為,中國的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靠自身內生的力量,內生的動力就是城鎮化的進程。以城鎮化為中心來思考轉型和發展,帶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升級,已經成為共識。新時期就是以城市化引領工業化,以生態文明引領工業文明。

        綠皮書稱,東南生態盈余區域城市排名整體較好,主要是因為這一區域城市自然條件較好,氣候和水文條件適合植被生長,有利于形成生態的多樣性。同時由于這類城市大多屬于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產業結構隨著經濟發展逐步趨于合理,城市布局也越來越科學合理,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條件。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