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 » 正文

      黃土高原將現"園林城市" 延安新區綠化獨具匠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21  

      \

      延安新區人行道兩旁柳樹林立,構成一道美麗風景線。劉浩攝

        金秋的延安,天高云淡,草木蔥蘢,呈現出黃土高原特有的自然淳樸的美感。隨著延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序推進,綠化工作也全面展開,各種奇花異草在新區安家;一座充滿朝氣的新城正向我們徐徐走來。隨行的延安新區負責人介紹說,新區規劃對于綠化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在建設的過程中,始終秉承大生態理念,按照“綠色、環保、生態、宜居”的目標,科學規劃和建設城市綠化網絡,合理規劃植物品種之間的間隔搭配,豐富生物多樣性,促進城市生態平衡,力求使新區城市規劃過程中綠化率達到40%以上,加上保留的自然山體,整個綠化面積預計將在60%左右,把新區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城市與產業相互支撐的現代宜居生態新城。優化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努力打造園林城市,屆時,延安新城將達到“出門見綠、推窗賞花”的壯美效果。

        園林新區綠化過程獨具匠心

        延安新區把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放在突出位置,在建設過程當中,對公園、綠地、主干道的綠地進行嚴格的強制性的規劃,從源頭上把這個區域定位成生態的、園林的、綠色的新城。

        從大的布局上來看,延安新區在初步規劃時,就已經有了一個科學的規劃。在充分依托北山山體綠化的同時,利用三到五年時間,最終將形成四季常綠的山體綠化景觀和天然綠化區,延安城市的整體布局是:將新老城區通過山體公園、過道臺階、觀光電梯、游園小路連為一體。在現有的溝谷地帶的綠化基礎上,網狀連接,點、線、面勾連,最終要形成“城在綠中、城綠相融”的環境綠化大格局。在新老城區的連接線上,規劃出專門的道路綠化帶,并將其與城區的主干線綠化帶實現無縫連接,加上山體綠化和城市公園,將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綠化格局。

        延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賈珉亮告訴記者,在具體的細節規劃上,新區將所有的道路綠化、公園綠化、各種街道連接線統一按照城市園林景觀來打造,這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栽兩行行樹而是要讓它自成體系,既要有規劃,還要有“療效”,新區在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從最初控制性的詳細的規劃開始做起,新區在確定綠化思路與設計的過程中,邀請了一批具有國家一級資質的專業大公司參與到其中來,這樣一來,首先就可以確保其設計理念和專業水準是超前的,然后,在具體實施布局過程中,嚴格按照園林式景觀進行設計,圍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追求大方、簡單、美觀的總體設計感受。規劃設計大到全局,小到每一個節點,都充分體現了城市園林景觀的獨具匠心,如何選擇慢行系統中植物的配合?學校選擇哪種植物更能烘托文化的氣息?住宅小區的綠化怎樣體現人和自然的親密接觸?各綠化帶之間如何銜接才能體現自然與和諧?……所有這些,都是新區綠化者們從規劃伊始就著重考慮的細節。

        在未來新區的每條街道上,所栽植的植物也是不一樣的。新區緊緊圍繞打造“一街一樹、一街一景”這一主題思想來配備每條道路和街道的綠化,既注重鄉土樹種,同時也引進一部分高端的、適宜本地生長的園林樹種,在綠化搭配上,既注重當地百姓情感,同時又要體現出新區不一樣的綠化檔次。綠化帶中行道樹的布置則講求了曲線美、層次美、錯落美、色彩美,將各種顏色的花、草、樹有機地統一在一起,讓行人過車經過時不僅僅感覺到是綠化帶,更是一種街景。據記者了解,預計今年12月底,新區的幾條主要道路的行道樹都將基本成型,到時,穿梭于新區的各條主干道上,就會發現別樣的道路綠化風景。

        移栽樹木引進新種也要留“情”

        說到綠化所用的樹木,參與新區綠化工作的老薛告訴記者,這些樹里固然有新奇漂亮的高端園林樹種,同時也少不了我們當地的“土”樹種,這些樹雖然相對較普通,也不怎么漂亮,但它所承載的卻是我們一代代延安人的記憶。正如新區管委會紀工委書記曹詠云所說,新區路上移栽的成片的柳樹林、杏子林,這些樹都移自新區開發前的山上,移植這些樹,其實也是對延安歷史的一種保護。“楊樹就是親兒,外來的搖曳多姿的樹種就是洋娃娃,人們對于不同的植物,情感自然也不會一樣。”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楊家嶺,過去其實叫楊家陵。延安新區在楊家嶺區域巖土工程施工時,一個山峁之上孤零零地生長著這么一棵杜梨樹,擋住了施工的道路。據當地的一位老人講,在他爺爺小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棵杜梨樹,算起來,它也有上百年的樹齡。在當地人的眼里,這已然就是一棵“神樹”。為了保護這棵“神樹”,保留人們對它所寄予的美好祈愿,新區管委會經過研究,決定為這棵“神樹”找個新家,他們請來了當地有成功移栽大樹經驗的沐森園地綠化專業公司,動用了大型設備,小心翼翼地把這棵杜梨樹移栽到了規劃好的綠化區域內。同時為了保證成活,專家給它輸送營養液,搭起了遮陽網。經過3個多月的細心管護,這棵杜梨樹褪去舊葉,發出新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這棵百年杜梨樹在新的駐地傲然挺立,遒勁的枝杈直指蒼穹,它像是在等待來年春天再次萌發新綠,又像是在等待著親眼目睹來年新區的新顏新貌。

        除了這棵老杜梨樹外,新區還移栽了大量的適合本地生長的外來樹種。在移栽樹木方面,新區建設者們還創造性地打破時間界限,進行歸納、總結,不斷積累移栽經驗,熟練地掌握了移栽規律:落葉喬木一般都是在休眠的時候成活率比較高,等芽子萌發了再移栽,沒有一定技術則很難成活;百天移栽要拿竹竿把樹葉全打掉,如果不打掉樹葉,就會因蒸騰作用將樹上的營養和水分抽干致死,挖的土球的大小是樹干直徑的六到八倍,及時挖及時栽,移栽好后再讓樹葉慢慢萌發。

        延安新區規劃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區在樹木移栽過程當中,做到了“點、面同行,量、質并舉”。圍繞新區重點項目的工程建設,結合新區關于綠化的具體要求,加快施工進度,全面打造亮點工程。在廣泛栽植各類苗木的同時更注重后期管養,目前已經形成了綠化養護常態化。不斷加強綠化管養,把握有利季節,確保成型綠化成果,對新植苗木進行澆水、噴葉,確保成活率。重點區域安排專人負責,加大巡查保護力度,強化動態監控,遏制人為破壞,對發現的問題做到早制止、早補救,不斷提升綠化管理養護水平,對已完工的綠化工程項目建立長效巡視制度,鞏固工作成效。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