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年來,一些地方集中力量發展大城市,人口過于集中,城市病凸顯。對此,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巡視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日前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上的一段講話引發關注。
郭仁忠說,國務院一項關于12個省會城市和144個地級市的調查顯示,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規劃4.6個新城(新區),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全國新城新區規劃人口達34億。這是嚴重的失控。”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顧問周一星也表示,20世紀90年代,全國建制市有660多個,而此后由于大城市兼并周邊的縣級小城市,使全國城市的數量不增反減。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建軍在接受中央臺記者柴華、莊勝春采訪時舉例說,中國城市規劃領域過去缺乏對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統籌考慮。
陳建軍:舉個例子,浙江杭州一個產業集聚區規劃時說要有100萬人口,我們就認為不靠譜,因為整個杭州市這幾年城市增長已經很慢了。國外城市規劃屬于公共政策研究部門,中國的規劃部門都是建筑系統,做城市規劃的人很少對整個地區的國民經濟發展、人口增長有系統研究。我們國家的規劃編制系統本身有弱點,城市規劃、國民經濟建設規劃、人口規劃協調不夠,當然現在也在改變,做三規合一。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進一步指出,還有很多熱衷于“攤大餅”的新城規劃者是“裝糊涂”,名義上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質上是為了增加土地財政收入,為了給自己政績加分。由于對權力缺少制約,城市規劃圖紙往往變成個人隨意涂抹的稿紙。
陳健軍也認為,城市間的競爭心態,是城市規劃失控的重要原因。
陳建軍:如果每個地方都考慮競爭,都要建成一百萬人口的新城,吸引其他地方的人來,那城市的規模就大了。但全中國也就13億人,這就造成空城鬼城。規劃浪費是最大的浪費。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正編制跨省區城市群規劃,從重點培育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作用區的角度出發,初步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上半年,國務院已經批復同意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陳健軍認為,合理的城市群規劃,有助于解決城市規劃失控問題。
陳建軍:對中國來講,最重要的是新的城市群的規劃。長三角地區或浙江省地區今后要形成多少規模的大城市、多少規模的中小城市,這首先要定下來。先進行城市體系的規劃,然后就各個中小城市圍繞著大城市、核心城市進行專業化的定位和城市功能的定位。現在杭州市就出現了很多專業化的小鎮,屬于小城市,就搞的很成功。他說,必須按照一個城市體系進行功能分工,再形成城市之間的協作關系、進行定位,就不會做大而空的事情了。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于合軍此前也表示,通過城市聯動發展,可以實現區域互補。
于合軍:長期以來,城際之間的“幾不管”地區往往是城市發展的盲區。我們想通過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發展,可以實現城際之間、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協同發展,促進城際、城鄉間的有機銜接,推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同發展。某個地方原來處在城市邊緣,但它可能在整個城市群當中居于中間位置,通過城市聯動發展,對于城市和位于城市之間的農村地區都具有十分明顯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城鄉規劃法》規定,城市總體規劃必須經過一定的審查審批程序。有評論認為,如果城市規劃嚴重失控,主事者和相關審查審批者都有一定責任。有關方面有必要對此深入調查,能糾正的糾正,該追責的追責,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