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市最后幾個低建筑群居民區之一,位于西城區的白塔寺歷史風貌保護區將通過“再生計劃”升級,通過對傳統院落空間的修繕整治,轉為文化商業街區、文化體驗示范區,提升金融街配套功能。據了解,白塔寺再生計劃項目采取自愿騰退原則,不會將原住民全部遷走。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1924年,魯迅搬進了位于白塔寺地區的住所,他在《秋夜》一文中這樣記錄。西城區白塔寺歷史文化保護區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總占地面積約為37公頃,由眾商圈包圍,與國家金融中心“北京金融街”僅一街之隔,北面則是西直門商務區,西望阜成門商圈、三里河政務區,東臨西單、西四商圈。據白塔寺再生計劃項目部透露,再生計劃將試圖通過對傳統院落空間的修繕整治,挖掘并引入文化觸媒,復興區域內胡同文化,將白塔寺區域打造成為文化商業街區、文化體驗示范區,提升金融街配套功能。
再生后的白塔寺區域將由不同的片區構成,每個片區擁有自己的定位和客群,又集合成整個體系。如創意產業孵化基地、精品酒店群落、24小時城市會客廳、人文體驗區等,各區域通過游覽動線和景觀導覽連通。其中,被老舍稱為“京城最美”的阜景文化街,將對近百家低端業態進行調整升級,引進符合區域規劃的新業態。從去年開始,阜景文化街便進行了業態調整,將部分低端業態調整出去,第一期走了20戶,主要是小餐飲店等。而新引進來的業態包括花藝店以及南方的百年老店等,經過前期統計,阜景文化街上還有近百家低端業態,明年將繼續啟動二期業態調整。另外,魯迅博物館前的阜內北街所有立面已經整修,進行了景觀改造以及線桿入地。此前官園市場的改造升級,目前也已經完成。
記者了解到,白塔寺再生計劃項目采取自愿騰退原則,不會將原住民全部遷走,房屋資源梳理出來后,每個項目都將找建筑師按照傳統風貌格局進行設計改造。目前白塔寺片區內有兩個騰退后的院落已經改完,變成了社區圖書室、青年公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