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濟南海綿城市設計導則試行 確定五類綠地雨水系統格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6  

        園林綠地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快濟南海綿城市建設步伐,有效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充分發揮綠地海綿體功能,為建設海綿城市提供技術保障,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組織濟南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著手編制《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經過專家評審及幾輪修編,目前該導則正式印發試行,成為濟南市海綿城市各類項目建設中首例完成編制的技術規范。

        今年4月,濟南市獲批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市園林局迅速啟動《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編制工作。編制單位對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及我市相關規劃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對園林綠地設計導則的編制目標、技術指標進行深化、細化。在充分調研和借鑒國內外先進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市集雨型綠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按照市領導提出的導則編制要堅持“邊實踐、邊完善,結合濟南實際,充分考慮季節性降雨特點和泉城特色,以強滲為主,利用植物性能和合理搭配,增強水源涵蓄能力”的原則,積極開展導則編制和相應示范工程的具體設計,并通過示范工程的設計研究,豐富和完善總體設計導則。

        9月2日,市園林局組織規劃、園林、市政、水利等方面的專家,召開專家評審會。專家組一致認為:《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編制目的明確,內容清晰,指導性較強,可為濟南市海綿城市園林綠地建設提供技術依據和引導,一致同意通過評審。

        據悉,《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結合我市南高北低地勢地貌,雨水在綠地中滲透、徑流、匯集等方面呈現“南滲北蓄”的特征,提出山地與平原復合型綠地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確定山體及山體公園、公園及開放綠地、道路及河道綠地、附屬綠地、生態隔離帶及濕地五大類綠地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雨水系統的構建格局。

        《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包括總則、術語、海綿城市綠地分類、構建目標及控制指標、普適性構建要點、各類綠地構建要點、具體措施、試點區園林綠地項目示范案例等主要章節,提出了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綠地中低影響開發雨水構建的基本原則,控制目標分解以及適應濟南地區的技術途徑和方法,明確從設計到實施階段的基本工作要求。《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強調優先利用植物性能和合理搭配,增強水源涵蓄能力,通過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透水生態鋪裝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放徑流雨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式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充分融合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六字理念,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下一步,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建設將以《濟南市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為指導,深入落實“滲、滯、蓄、凈、用、排”的功能要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園林綠地項目建設工作落實,真正做到讓泉城像“海綿”一樣呼吸,更具生態魅力。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