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將打造成體育休閑公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7  

      \

        廣州為舉辦2010年亞運會新建了12個比賽場館,其中包括位于大學城體育中心的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和大學城廣工板球場。5年過去了,這些承擔“冷門”項目的比賽場館漸漸被人遺忘。

        大型體育賽事過后場館利用曾一度成為世界性難題,廣州在亞運會過后,部分場館對市民開放,部分場館封存閑置也飽受市民質疑。曾是廣州亞運會重要賽場之一,成功舉辦了足球、橄欖球、輪滑、自行車、小輪車、馬拉松、鐵人三項等比賽的大學城體育中心,目前惠民開放成為其解決限制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昨日,南都記者獲悉,大學城體育中心未來將整合周邊資源,打造成廣州市的體育休閑公園。

        亞運后部分場館備受詬病

        為滿足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的需求,廣州市投入72.48億元新建了12個運動場館。在運動場館建設之初,廣州市已對場館的賽后利用有所考慮。大多數比賽場館都是利用廣州市現有的比賽場館,同時也對部分場館進行改建。12個新建的運動場館則在亞運會尚未召開之前,場館建設之初就出臺了《廣州亞運場館賽后利用總體方案》。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因預算超過15億美元,致使蒙特利爾財政負擔持續20多年。此后,國際上很多城市在主辦大型體育賽事后,場館運營都出現了困境,這一現象被稱為“蒙特利爾陷阱”。因此,大型體育賽事過后,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以及再利用的問題,一度成為學術界熱門的課題。

        廣州在成功舉辦亞運會之后,番禺區亞運城的部分場館長期封閉,受到市民和媒體的質疑,似乎并未跳出“蒙特利爾陷阱”。

        而在廣州市區,運動場館則顯得嚴重不足,中心城區幾乎任何一塊稍微寬敞一點的空地,都會成為市民的活動場所,羽毛球場館、網球場館等經常很難訂到場。

        某事業單位網球愛好者黃先生說,他們單位的小伙伴們因為下午和晚上訂不到網球場,因此在周末訂了下午1點-3點和下午2點-5點的場地。“六七月份的時候中午好大的太陽,我們帶著涼茶打球,穿很厚的鞋子,腳板底都是滾燙的。”黃先生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