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天津中新生態城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到規劃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9  

        天津市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從成立之初就將綠色生態的理念融入到總體規劃,制定了全國第一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就如何降低影響開發和雨水利用的理念納入到指標體系和總體規劃中,實現城市的良性水循環。

        在水資源利用方面,生態城充分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經驗,確定了“規劃引領,生態優先,過程控制,側重實施,多元投資”的低影響開發和雨水利用原則,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打造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

        生態城建設局規劃科副主任趙洪剛說:“海綿城市是一個很形象的說法,指城市像海綿一樣,在城市發生降雨時,通過滲、滯、蓄等手法把雨水收集起來,再反饋給城市進行使用。”

        下大雨時吸水、蓄水,防止內澇;天氣晴朗或干旱的時候又能把吸進去的水“吐”出來加以利用,在開發建設中,實現類似“海綿”的功能,設置了雨水收集處理利用設施,收集雨水用于景觀補充用水和綠化用水,開展雨水綜合利用示范。

        生態城建設局規劃科副主任趙洪剛說:“咱們現在站的這塊是雨水濕地處理區,是生態城南部片區雨污泵站出水口的位置,我們在出水口設置了一個雨水凈化濕地,通過對出水進行凈化處理之后,再排入河道,用于景觀用水。”

        在“海綿城市”的實施過程中,生態城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目前,生態城建設全部采用透水磚或透水混凝土,總面積70萬平方米,每年可收集雨水約5000立方米。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低碳體驗中心等8個項目設置了雨水收集系統,每年共計可收集利用雨水約2800噸,用于灌溉、市政澆灑和沖洗屋面光伏發電板。生態城已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到規劃建設的各個方面。

        生態城建設局肖春峰說:“在公屋展示中心的屋頂設置了雨水收集系統,在雨季通過管道將雨水收集到儲水池,儲水池用于平時綠化的灌溉,與儲水池相連的是90立方的滲水池,滲水池用于回補地下鹽堿。展示中心就是按照零能耗設計,獲得國家建筑設計三星級設計標識,綠色設計三星級運營標識。”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