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保護江心島,不開發≠不作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01  

        備受關注的廣州江心島整體保護規劃近日開始進行公示,根據規劃,廣州將對市域內珠江水道上的54個江心島進行整體保護,其中30個是未開發島嶼。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將把江心島全部列為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資源,強調生態優先,沒有開發的部分全部嚴禁房地產開發和工業項目進入。

        從9月以來,保護江心島并且不再開發的新聞就密集亮相。9月的一次規委會上,官方提出“將珠江廣州段未開發的島嶼全部納入生態農林用地和濕地進行控制”。10月27日,陳建華市長在江心島考察及座談會上表示,市政府有責任規劃、保護好江心島。未開發的島嶼不進行房地產和商業開發。11月2日,《珠江江心島保護規劃工作方案》通過,提出廣州將逐個島嶼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昨日國規委拋出的54個江心島保護規劃,意味著江心島保護工作又向前邁進一大步。

        保護江心島不再開發,廣州做出這一決定殊為不易,要知道島嶼資源與江景資源,向來是城市土地開發中的黃金點,敢于對房地產開發說不,需要底氣。而生態優先,開放共享的保護理念,也體現了廣州對于城市未來發展的前瞻性。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而星羅棋布的江心小島,猶如散落在珠江上的一粒粒珍珠,給珠水增添了無盡風情。“芭蕉河汊魚蝦,小橋流水人家”,不少小島上的風景,是一幅幅極具嶺南風情的民俗畫卷。而沙面島、長洲島,這些開發歷史更早的小島,更是帶著廣州這座千年古城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腳步,珠江兩岸高樓林立,許多自然風貌與民俗已經悄然消失,一些已開發小島,商業氛圍濃厚,文化遺跡難尋。這些留存下來的小島,確實是極其寶貴的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保護好江心島,不僅僅是對自然生態的保護,更是對于城市歷史文化的涵養。

        江心島整體保護規劃提出要構建“綠色的島、共享的島、舒適的島、美麗的島”,要實現這一美好愿景,為市民創造出“慢生活的島、有魅力的岸、開放共享的城市綠洲”,讓這些江心島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成為廣州的城市綠洲,需要政府與市場的雙重力量。

        江心島不再開發,為城市留下了巨大的生態空間,也為未來留下了發展空間,但不開發不意味著無所作為,政府也需要對江心島進行微改造,盡量完善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對破壞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進行修復,也為市民來此休閑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時,政府在江心島的利用上要少干預,要用好無形的手,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在嚴格執行規劃的前提下,制定好各種準入標準,吸引民間力量參與到江心島的保護與利用中來,讓這些江上明珠熠熠生輝。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