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藏高速北沙灘橋以西,昔日曾容納14家綜合市場、群租盛行的海淀小月河地區,如今大部分區域已只剩磚石瓦礫;到2018年,這里將變身科技園區,并建成全市首條楔形綠地,一條長約7公里、占地106公頃的綠色長廊將讓徐徐清風從五環上清橋直通三環,為城區送來新鮮空氣。
外來人口近10萬戶籍人口僅兩千
“以前從京藏高速看下來,這里是一片群租房和建材、商品市場;改造完再從高速上看過來,先看到的是100多米寬的綠色景觀,里面是現代時尚的科技園區。”站在北沙灘橋西北角的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現場,海淀區東升鎮黨委書記高念東一邊指著剛剛完成拆除的大小7個建材市場,一邊講述著三年后將在這里出現的新畫面。
據介紹,騰退前,這里曾是比肩唐家嶺的小月河群租聚集地,一共273個院,每個院落都有村民自建房,公寓、門臉房、群租房聚集。因為私搭亂建、人口無序聚集,最寬的主干道只有4米寬,離安全標準相差2米;樓內沒有消防設施和消防通道,樓和樓之間距離不足1米,從下看上去就是“一線天”;租戶在樓道內使用小煤爐、液化氣罐做飯,生活垃圾四處堆放和傾倒。人口聚集衍生出了無照經營小餐館、洗浴中心,小診所、幼兒園也應運而生,安全隱患巨大。
“這里的本地戶口人數僅僅有2056人,外來人口最多時卻能達到10萬人,每幢公寓都有四五層,里頭是一個個大小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平均每間能住進4個人。”東升鎮塔院村黨總支書記李建軍說,僅僅一個村,每年就得雇400個保安來解決安保問題,還有近300人做保潔,因為每年出現十幾次火情,村里還不得已建起了消防站。
今年8月7日,東升鎮棚戶區騰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海淀區目前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區域內涉及騰退搬遷的地上建筑物面積達94萬平方米。騰退第一天,為了做好表率,村書記李建軍說服家人第一個簽協議拆除了自家的公寓出租房。接下來,李建軍和幾位村干部的耐心說服,讓1000多戶村民的騰退工作在沒有任何糾紛的情況下,一個月內就完成了90%。截止到12月15日,累計簽訂騰退補償協議263個院落,完成宅基地騰退總進度的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