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園林綠化的投資力度逐年加大,園林綠化作為重要的綠色基礎設施,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社會關注度高、服務性強、先行性明顯的公益類項目,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其市場容量在持續擴大,市場邊界不斷拓展。在經濟普遍下行、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的雙重壓力下,園林綠化僅靠政府投資建設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借助PPP模式大力發展園林綠化建設不僅能夠緩解財政資金壓力,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通過長期合作機制也能夠解決大量社會就業問題,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2014年12月2日,國家發改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鎮化試點項目,應優先考慮采用PPP模式建設”。在黑龍江省風景園林協會的支持下,黑龍江嘉懋園林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邀請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立足城市園林綠化行業特點、發展現狀,針對園林綠化領域同類項目在PPP模式下存在的突出問題,對創新PPP模式應用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形成的一些觀點和想法頗具建設性。嘉懋公司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在PPP模式的推廣過程中,經營性和準經營性項目收費機制穩定、風控措施有效、成例較多有章可循,備受社會資本青睞,因此,推出的數量較多,落地率也比較高,是PPP模式的主要項目來源。相比之下,公益性PPP項目主要依靠政府付費機制來開展,回報機制單一、資本回報率低、運營期限較長、后期維護費用大,社會資本出于逐利性及誠信機制的考量往往對其避而遠之。
針對園林行業目前面臨的PPP推廣難問題,嘉懋公司課題組推出“嘉懋園林PPP模式”:以“公私協作、園圃融合、運維主導、存量激活”的理念,參照負面清單機制為導向,聯合資本運營,整合社會資源,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拓展企業發展空間,不斷推動園林綠化產業化進程。
——公私協作:以政府與社會資本協同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為基礎,以促進公共福利項目與商業盈利項目融合發展為導向。
——園圃融合:通過“園中建圃、圃建園中”的方法,實現公共利益和商業效益的最大化。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獨具天然稟賦形成的自我產出品增值效益,實現園林綠化的內生效應。通過有效發揮園林綠地的平臺優勢,促進綠地、道路、景觀小品等公共產品與圃地、商鋪、游樂設施等經營性項目的有機結合,通過資源整合達到邊際效益最大化。
——運維主導:憑借PPP項目的長期合作機制,以第三產業類型的養護運營為主導,打破原有景觀設計理念,以動態建園方式,注入經濟元素,整合第一產業類型的種苗市場,通過規模效應拓寬歸屬于第二產業類型的園林建設施工發展空間,從而打造“三一二”產業發展新格局,提升行業主體地位,以長期合作為契機,推行“園丁”職業化,增加長期穩定的就業崗位,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創新驅動發展。
——存量激活:通過園林產品產權化,實現園林產品的資產化運作。利用TOT、ROT等形式,激活我國基本處于沉睡狀態的綠地資源,使其進入地方經濟運行體系,在不影響其公益性作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釋放城市綠地資源作為資產的經濟效益。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旨在加強政府與市場合作、增進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基礎設施投融資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一項重大改革任務,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平衡的重要手段。2014年11月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推廣PPP模式,規范選擇項目合作伙伴,引入社會資本,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明確了社會資本可以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投資園林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PPP模式的推廣運用將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前有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嘉懋園林PPP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其推廣前景、預期效益及社會價值仍需有關機構、專家學者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和論證,并有待于政府部門提供優質的項目資源,使該模式在實踐操作中逐步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