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中歐對話”的城鎮化啟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29  

        12月18日,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2015年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佛山拉開帷幕。參觀過程中,作為佛山探索新型城鎮化與打造生態城市的樣本,廣佛新世界生態社區、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與千燈湖片區給與會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時,圍繞創新、智慧、綠色、低碳,超百位海內外嘉賓開啟了一場“中歐對話”。來自中歐的城鎮化發展經驗,也為“品質南海”的打造帶來重要啟示。

        新型城鎮化的南海樣本

        冬日的千燈湖,波光粼粼、水波不興。與會嘉賓漫步在千燈湖片區,欣賞著千燈湖的美景。作為此次與會嘉賓之一,廣東省交通運輸規劃研究中心總工程師謝凌峰尤為感慨,不停地用手機拍照。

        “我長期關注佛山,而且常在廣佛兩地跑。”謝凌峰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早期,政府通過拆遷低效益的舊工業區、經營性項目等建筑,打造出一個風景宜人的生態公園。如今,千燈湖已逐步演變成生態圈,人們圍湖而居,商業繞湖而建,產業傍湖而集。

        2015年10月8日,千燈湖贏得了一項國際“殊榮”。美國城市土地學會在舊金山舉辦秋季會議,揭曉了年度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在眾多競選項目中,佛山南海千燈湖公園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城萬木花園兩大項目脫穎而出,奪得這一獎項。“這既是對千燈湖這一城市名片的肯定,還是對佛山城市升級的認可,”謝凌峰說,千燈湖片區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游宜創業的綜合社區,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除了千燈湖片區,廣佛新世界社區與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也成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不久前,2015歐洲高爾夫球挑戰巡回賽——佛山公開賽在廣佛新世界開打。這是歐巡賽第三年在廣佛新世界舉行。據悉,自2013年開始,廣佛新世界將連續10年舉辦歐巡賽。歐巡賽對環境要求非常高,廣佛新世界能比賽主場,可見一斑。

        雖地處傳統制造業重鎮,廣佛新世界的自然生態贏得了尼古拉斯的好評。在19日的主題演講時,尼古拉斯稱:“我對廣佛新世界的印象比較深,這個社區在節水、節能方面做得非常好,很環保。”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形成生活垃圾源頭處理到終端處理完整產業鏈的綜合固廢處理園區,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也成為了佛山環保產業發展的樣本之一。“這個園區的生活垃圾焚燒體系每天能處理3000噸垃圾,每年可以產生大概4.5億度的電能。”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介紹稱,以珠三角地區的家庭用電量,該園區每年大概可以為18萬個家庭提供清潔能源。

        中歐經驗助力“品質南海”建設

        為期兩日的會議,包含歐盟官員、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專家學者、城市市長、知名企業家等在內,超百名海內外嘉賓齊聚佛山,共同探討中歐城市發展理念及示范模式。這其中,來自中歐的城鎮化發展經驗,為打造“品質南海”帶來了重要啟示。

        作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之一,南海區的智慧城市建設一直在穩步推進。在德國標準化協會中國辦事處中國首席代表任克思看來,標準是智能城市建設中不可回避的一個因素。“實現標準化以后,就意味著一個創新的起點,它能夠提升大家的創新能力。制定標準還能實現產學研之間更快地結合,讓新技術更好地投入應用之中。

        智慧城市建設應把握什么樣的趨勢?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總結為三個要素:網絡化、社會化及智能化。

        “所謂網絡化,就是連接一切。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推動了信息化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全面融合的階段已經到來。而社會化指的是未來城市活動由數據驅動,即城市的一切的決策、運作可用數據說話、依數據行動。”此外,要實現智能化,張新紅認為應達到四個目標:能感知,有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有自我決策能力,能自己行動。

        “建設智慧城市,要讓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這樣才能使市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感覺到未來充滿希望。”張新紅認為,以人為本是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牢牢把握的方向。對此,美的集團智慧家居研究院院長李強表示認同,“從發展階段來講,我們對‘智能家居’定義是產品之間能互通,并且能夠進行數據的采集。更重要的是能互懂,真正以人為中心去構建智慧家居系統,是產品能根據用戶的情況自動進行調節。”

        此外,綠色與低碳也是打造“品質南海”的重要一環。在推動城市低碳綠色發展過程中,荷蘭城市規劃專家哈利鄧哈托格建議,要讓更多社區、居民參與其中,“比如由政府或機構制作公益廣告、公眾教育等,告訴公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為環境做出貢獻。”

        哈利鄧哈托格介紹說,在荷蘭鹿特丹,不少居民和商人參與當地政府推出的節能減排項目。當地政府不定期邀請居民、設計師、建筑師等出席公益講座,探討低碳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并提出解決方案。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