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整體布局與空間結構的謀劃是一個城市的百年大計,需要真正的大局觀、遠見卓識和科學的方法。雖然城市規劃也會遇到在“一張白紙”上建設全新的城市,比如我國的深圳或巴西的巴西利亞,但更多時候面對的是在既有建成環境下的城市建設與改造。
無論這個既有建成環境是優秀的歷史遺產,還是被低劣建設“畫滿涂鴉”的棘手對象,城市規劃要做的都是以現實建成環境為基礎,科學謀劃更加合理的未來。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了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指導性。現代城市規劃提倡在充分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祛除城市病灶、改善城市環境、緩解城市問題的方案,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提供基于科學預測的指導。
城市規劃的指導性和權威性同樣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規劃經過批準后要嚴格執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現換一屆領導、改一次規劃的現象”,體現了中央對持之以恒將城市規劃貫徹到底的決心和態度。
一些國家的經驗也體現了城市規劃中強調專注的意義。例如,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核心區是18世紀規劃的,歷經200余年才得以大致實現。雖然既有規劃方案采用的是方格網加對角軸線的整體布局,并不適合今天的機動化交通,但得到完整實施的巴洛克式城市空間形成了華盛頓獨特的城市形象,成為美國的象征。因此,有時持之以恒地實現某個規劃目標或許比一時的合理更為重要。
城市規劃雖然強調科學性,但又有別于純粹的自然科學,具有多解的特征。這使得城市規劃追求的是相對合理而不是絕對和唯一的答案。因此,在決策過程中,城市規劃要在多解的方向、目標與結果之間做出最優的選擇,此時決策的民主機制至關重要。
民主化的決策固然存在無法達成最理想結果的風險,但會規避掉最不合理的結果。因此,城市規劃的決策也是一個達成社會共識的過程。只有全民了解規劃,才能消除誤解,參與規劃,民主決策,搭建承擔相應責任的契機和平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城市發展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就是在這方面的深謀遠慮。
(作者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