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廣袤的土地,39.5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區,分布著眾多的河流、湖泊、沼澤和冰川等,它們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和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作為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是中國與東南亞的江河之源、數億人口的生命之源,是中國的生態安全屏障。
2015年12月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十九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這次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是由發改委牽頭,能不能從地方試點倒推頂層設計?從國家立法的層面來嚴格規劃國家公園各個不同功能區的用途?能不能推動國家建立新型盈利模式,是不是能取消門票?實現多方共贏,讓原住民致富?也有專家提出,如果調整過大、折騰過多,數十年保護成果可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數十年歷練的保護管理隊伍可能四分五裂。記者采訪多位專家認為,這主要還要看地方實踐的決心。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公園也再一次成為參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國家公園不是城市公園,也不完全是保護區或風景區,而是以保護為主,兼顧教育科研,以及為公眾提供有限制的休憩游覽場所。我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地方掛牌“國家公園”,仍然沿襲現有其他類遺產地管理體系的體制機制,保護、服務、經營等遺產地管理的共性問題沒有完全得到解決。而這些難題,單靠部門或機構間的協調是無法解決的,必須通過立法來明確。
●全國政協委員解振華:中國的國家公園或者自然保護區和美國國家公園有什么不同?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是管理上肯定有不同。據我了解方案正在進一步制定當中,是不是允許人進去,可能按照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管理的要求,核心區絕對禁止任何人為活動的,緩沖區可以搞一些與科研有關的活動,最外圍區域可以搞一些不損害環境的活動,是按照三個圈來管理。美國的國家公園大體也是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