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海綿城市建設和“三廢”治理將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10  

        國務院近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注重綠色發展理念,明確推進節能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城市污水、大氣、垃圾污染治理,為節能環保產業帶來更大市場空間。

        在推進節能城市建設上,《意見》主要從技術和工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推廣建筑節能技術,將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應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另一方面,實施城市節能工程,將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區域熱電聯產、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等節能工程。

        隨著近兩年來海綿城市試點的火熱開展,《意見》明確提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大幅度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不斷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積、滲透比例。

        同時,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綜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在污染治理方面,根據《意見》,未來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黑臭水體污染治理能力都將得到提高。到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力爭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意見》還提出將培育以經營中水業務為主的水務公司,合理形成中水回用價格,鼓勵按市場化方式經營中水。

        《意見》明確,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城市工業源、面源、移動源污染綜合治理力度,著力減少多污染物排放。加快調整城市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深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

        此外,《意見》要求加強垃圾綜合治理。通過分類投放收集、綜合循環利用,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同時,推進垃圾收運處理企業化、市場化,促進垃圾清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對接。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