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GEF中國濕地保護體系項目在瓊部署工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25  

        17日,全球環境基金(GEF)“加強中國濕地保護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規劃型項目指導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海口市召開。會議聽取了項目2015年進展匯報,討論通過了項目2016-2017年工作計劃,就項目實施重大事項做出安排部署。

        該規劃性項目于2013年啟動,旨在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全國性濕地保護地管理體系,在擁有重要濕地生物多樣性以及不同類型濕地的新疆、湖北、安徽、江西和海南五個省份以及跨黑龍江和內蒙古的大興安嶺地區改進目前的濕地管理方式。

        “近10年來每年減少的濕地面積與一個縣級行政區域面積相當,濕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項目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濕地辦主任馬廣仁指出,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衰退仍然是我國最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要以正在執行的濕地規劃型項目為平臺,認真學習和吸收國際濕地保護與管理方面的經驗、技術和理念,為國內迅速發展的濕地保護工作提供支持。

        馬廣仁介紹,從已執行的6個子項目看,整體上進展順利成效逐漸顯現,但目前還存在各子項目實施進度參差不齊影響系統性效果、子項目實施內容存在重疊交叉情況、項目執行與各級政府濕地保護工作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項目未來將更注重與政府濕地保護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加強濕地保護主流化工作,對其它部門不利于濕地保護工作的現有政策、法規、規劃、規定等進行梳理評估,提出改進建議。此外,在還未出臺濕地保護條例的省份推動相關條例盡早出臺。

        作為子項目之一,海南省全球環境基金濕地保護項目工作也取得顯著成績。海南省林業廳廳長關進平表示,配合項目的實施,海南開展了全省濕地資源調查,摸清了濕地資源本底;制定全省濕地保護規劃,明確濕地保護的目標和任務;建設濕地信息管理平臺,提升濕地數字網絡化管理能力;組織科學技術攻關,遏制紅樹林有害生物危害;促進國內外交流合作,引進先進的理念與實用技術。“海南省子項目的實施,讓海南濕地保護進入到國際視線,得到了國內外更多方面的指導幫助。”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