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河南省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提速,今年底各市、縣將分別劃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示范區面積原則上分別不少于3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2015年,鶴壁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16個國家海綿城市試點之一。目前,河南省各地都已經在研究制訂海綿城市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河南省2016年城市建設管理工作要點》將實施“海綿城市工程”放在重點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八項工程之首,要求今年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系統綜合地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與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老城區要結合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落實海綿城市建筑技術,推進區域整體治理。
在此基礎上,河南省要求各市、縣分別于今年10月底前、年底前編制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劃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明確分年度建設目標和任務,推進海綿型城市各類項目建設。今年,省轄市還要建設或改造2個海綿型綠地示范項目和1個城市綠道示范項目,1條河流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各縣(市)要開展一項以上海綿型生態水系、城市公園綠地、單位小區、道路廣場等示范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