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沙退:碧水青山扮靚高原
當春風吹綠柳梢,雅魯藏布江畔生機盎然。位于江北的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艾瑪崗生態綜合示范區里一片繁忙,近百名藏族群眾正忙著挖坑、整地、打井、修水池。
“十幾年前,這里風沙大得很,每到春秋季節刮起風來,人和牲畜都不敢出來。”61歲的次旦揮汗如雨。他說,自從前年開始在這里種樹,風沙天少了,從前少見的狐貍、兔子也慢慢多起來。
受自然條件影響,日喀則河谷地帶常年飽受風沙侵襲。“現場總指揮”、南木林縣林業局局長次仁頓珠告訴記者,兩年來,當地農牧民群眾已在自家門口造林1.8萬畝,今年還將完成8300畝種樹任務。
為筑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西藏以“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獅泉河、尼洋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為重點,實施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工程,綠色漸漸化為高原主色調。
艾瑪崗生態綜合示范區建設,只是西藏“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工程的一個縮影。
如今,雅江流域成功告別“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的歷史;其中山南段每年風沙危害防治費用減少了80%,人工林蓄積量每年每畝以0.35立方米的速度增加,貢嘎機場每年災害天氣由60多天減少到20多天……
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西藏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重點公益林面積等指標居全國第一。
守護生態:營造野生動物天堂
三月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靜如常,10萬余只雌性藏羚羊成群結隊,悠然踱步。幾公里外,野保員和森林公安人員正拿著望遠鏡,觀察藏羚羊周圍的風吹草動。
“藏羚羊膽子小,見到人就會迅速跑開,但我每次騎著摩托車靠近時,它們不但不會驚慌,反而會停下來回頭張望。”羌塘保護區瑪依保護站年過半百的野保員次旺羅布說,眼下雖未到藏羚羊遷徙的季節,但野保部門已經開始加強管護、巡護,為護航五月的大遷徙做準備。
得益于人類的精心呵護,如今在雪域高原,除了藏羚羊,藏野驢、黃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動物隨處可見,甚至連雪豹、金絲野牦牛也頻頻現身。
西藏養育了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占我國總數三成以上。各類野生動物在占全區國土面積三成的自然保護區中得到良好保護。據統計,20年間,藏羚羊由4萬只左右增加至現在的近20萬只,正式摘掉“受威脅物種”帽子;藏野驢由3萬匹增加至現在的8萬多匹;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增長至約1000只……
隨著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西藏開始出現人與動物“爭地盤兒”的新鮮事。今年2月初,日喀則市亞東縣夏日村村民便遭受十只長尾葉猴“騷擾”。“從前幾年開始,山上的長尾葉猴知道人們不會傷害它們,每年冬春季節就成群結隊跑到村里偷吃東西。今年我家大棚里的土豆、蘿卜都遭了殃,還好有政府補償!”宗吉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