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該是什么樣子?墻白燈亮、栽花種樹、蓋房修路……這些都只是外在美,紅塔區高倉街道梁王壩社區上牟溪沖的“美”卻并不止于此。如何讓“美”由表及里,高倉街道想到了把“海綿”理念運用到上牟溪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設中,致力于打造“海綿村”,通過采用大量透水磚、建立水循環系統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條讓美麗鄉村“美出內涵”的路子。
4月11日,記者走進上牟溪沖,看到環繞小田壩濕地的步行道鋪著一種看上去毛糙、走起來有些彈性的磚。據高倉街道農業綜合中心水利管理組組長張學恭介紹,這是透水磚,有透氣、漏水、防滑的作用,是一種具有“海綿”性質的新型建材,且價格便宜。“透水磚滲水快的特點,有利于村內排水,減輕排水管網壓力,這就確保了暴雨來臨時村里不會發生水澇。”張學恭說。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一是滲、二是蓄。透水磚雖解決了上牟溪沖滲水的問題,但要真正做到“海綿”效果,還得想辦法把水擠出來。為了解決怎么蓄水的問題,高倉街道在工程建設中,通過引用上游田房水庫的水,打造村內水景觀,重修小田壩壩塘,并進行了濕地建設和美化亮化……這些看上去都是景觀工程,跟打造“海綿村”有何關系?據了解,上牟溪沖地處半山區,水資源并不豐富,雖然村內有個小田壩壩塘,但除了靠天下雨,沒有任何水源補給。
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小田壩有了補給水。同時,隨著全村污水管網的鋪設和污水處理系統的使用,可為村內綠化等提供水源。當前,上牟溪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設仍在進行中,如何把“海綿”理念貫徹到底,高倉街道黨工委書記康德勤介紹,下一步,將在有條件的村內道路建設上大面積采用透水材料,同時將房前屋后的過道和花臺改為下沉式過道和花臺,打造更多“海綿體”,讓村莊自然吐納、順暢呼吸。
上牟溪沖是玉溪市首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村,自2015年開工建設以來,村莊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如今,隨著引水挖溝建壩塘等工程的實施、環保項目的投入和“海綿村”的建設,讓有600年歷史的古村重煥生機,不論外在還是內在都美了起來。面對這些變化,老百姓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也表現在行動上,他們積極維護村內環境衛生,人居環境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