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解讀廈門城市總體規劃 未來格局:一島一帶多中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29  

        今年2月份,國務院正式批復通過《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勾勒出美麗廈門未來的城市輪廓。那么,未來廈門將如何發展?近日,廈門市規劃委副主任任國巖在接聽市長熱線時,從空間布局、區域統籌、生態規劃、基礎設施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

        空間布局

        “一島一帶多中心”海灣城市

        “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是這次《總體規劃》的一大亮點。”任國巖說,之前廈門布局似眾星捧月般注重單核發展,未來將被組團發展多中心環灣城市帶的新格局逐漸代替,最終目標是形成“一島一帶多中心”的組團式海灣城市格局。其中,“一島”為廈門島,“一帶”指環灣城市帶,串聯起海滄、集美、同安、翔安,輻射漳州開發區、龍海、角美、南安、金門等區域;“多中心”是各區級中心。組團之間,由海域、山體和生態綠廊分隔,總體形成城市與自然相互融合的生態型結構模式。

        任國巖表示,未來五年廈門的發展方向就是繼續貫徹“跨島發展”戰略,城市戰略重心和投資重點轉移到島外,優化廈門島、整合環西海域、拓展環東海域。

        區域統籌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本次《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廈門全市域范圍,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全域規劃帶來最顯著的好處,就是能夠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安排島內外城鎮空間布局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發展。同時,資源配置問題也將被重點關注。

        任國巖表示,未來,廈門市還將大力推動與城區連為一體的東孚、灌口、后溪、西柯、新民、五顯、新店、洪塘、內厝、馬巷等10個鎮的城市化進程,新圩鎮、汀溪鎮將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同時保護位于生態協調區內的蓮花鎮。

        此外,《總體規劃》也對廈門在廈漳泉區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出進一步規劃和要求,包括以泉州產業優勢為依托,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盡快形成廈門灣、泉州灣組合大都市區;構建濱海環灣發展走廊,并向西南、西北延伸等。

        生態規劃

        劃生態控制線,保護舊城區

        廈門的規劃建設要空間集約、宜居、山清水秀,這是國務院批復中提出的又一要求。對此,任國巖表示,廈門劃定生態控制線,包括林地、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保護區、重要的溪流水系等,劃定陸域生態控制線981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57%。

        值得一提的是,在舊城區保護方面,廈門規劃5處歷史文化街區,包括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廈港歷史文化街區、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同安舊城歷史文化街區。任國巖表示,基于廈門“山水相間、陸島相望”的自然條件,廈門將建成一個立體化、多層次、體現山海格局風貌的海上花園城市。

        基礎設施

        打造公交都市,建海綿城市

        基礎設施配套在《總體規劃》中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

        交通方面,通過完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至2020年廈門將形成“中心放射、環灣聯絡”的軌道交通網絡框架,線網規模約270公里,其中1-4號線陸續開工建設。

        而在城市道路系統中,打造“公交+慢行”為主導的公交都市和綠色交通示范城市,基本形成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多方式協調利用的公共交通運輸網絡系統。廈門還將規劃島外帶狀快速路,對接漳州和泉州,與放射狀快速路銜接構成“兩環八射”快速路系統。

        基礎設施建設還將深入貫徹海綿城市理念,高標準建設城市雨污水收集、排放、處理系統,建設污水處理回用工程;大力推進綜合管廊建設。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