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2016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在山東濟南舉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理事長李鐵表示,智慧城市建設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智慧城市應該由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李鐵說,互聯網是發展的大趨勢,而這個大趨勢是由市場推動的,政府只是起引導作用。“互聯網發展到一定趨勢,政府才給予最好的政策的誘導和刺激。”互聯網的發展是前車之鑒。從國際上智慧城市領域的先進經驗來看,許多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占主導地位。
圖為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理事長李鐵。新華網發
從智慧城市發展來看,完全由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必然會帶來社會資源嚴重的浪費。李鐵稱,最近幾年,全國很多地方政府都熱衷于智慧城市,建立了大數據的平臺,整合了部門資源和數據系統。“這是一個好的做法,至少比過去部門分割、林立的傳統的數據的管理模式有了比較大的進步。”李鐵稱,“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我去一些國家考察的時候,我感覺我們這個改革的路數還是不夠大,還沒有真正認識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
李鐵舉例說,德國柏林的交通控制系統中負責攝像頭管理的是一個公司,政府購買了需要的服務,而不是政府來管理整個的攝像監控系統。“政府不用投錢,我需要多少就買多少。”李鐵認為,政府主導的項目在數據利用上功能有限,依靠行政的指令上級下達,沒有拓展空間,并且效率不高。“可是對于市場來說,它不是這樣的。任何一個企業都有盈利的動機,你給它一點陽光,它就會燦爛。”
他表示,正因為如此,在技術變革過程中更多是由市場來推動的,因為有利益機制,就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創新的力量。李鐵認為,在這個關鍵時期,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要更好地、更準確地把握中央的精神,“怎么樣理解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導,怎么樣發揮企業的積極性,發揮企業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反推的形式改進政府的管理”。
李鐵認為,怎么理解智慧城市對各級政府官員尤為重要。三十年的城鎮化高速發展有很多誤區。這種誤區代價是犧牲了人與城市發展質量,實現了粗放的發展,導致了不低碳、不綠色。從現在智慧城市發展來看,走錯路的代價會越來越大。
“過去我們是一種碎片化的智慧城市,我們能不能把它從碎片組合到系統里面,能不能把所有的眼睛和控制中樞連在一起,能不能在連接過程當中更好的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更好發揮企業和每一個居民之間的聯系?把大眾的智慧和政府的眼睛連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減少多少決策的失誤?”
李鐵稱,“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目標,要非常準確的、正確的理解中央的精神,把政府和市場的功能有效地區別開來,要更好地發揮企業的力量,讓智慧城市滿足每一個居民的需求,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