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上海首座“植物園式”污水處理廠開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6-23  

        近日,位于吳淞海岸的上海首座“植物園式”污水處理廠開工,該污水處理廠只用3000余種植物、微生物構建水生態食物鏈,就可每天為市區居民處理超過4萬立方米的污水。

        在人們的印象中,污水處理廠總歸是布滿溝壑深邃的鋼筋混凝土沉淀池和精密的設備儀器,氣味上也會難聞地讓人“掩鼻快走”。但即將開工的吳淞污水處理廠卻是只用花花草草就能處理污水。記者了解到,吳淞污水處理廠是上海首座采用FCR工藝的“植物園式”生態污水處理廠,由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設計、路橋集團建設。FCR(FoodChainReactor)即食物鏈反應器污水處理技術,是通過在污水處理廠里“種花種草”,讓這些美麗的植物以及依附于植物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把污水中的雜質——有機物質和營養鹽“吃干抹凈”。

        據介紹,經過提標改造后,包括曼陀羅花、長春花、歐洲榿木、美人蕉等3000余種植物、微生物將落戶其中,通過自然和人工方法構建水生態食物鏈,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每天可為市區居民處理超過4萬立方米的污水。

        FCR新工藝不但使得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比傳統活性污泥法減少60%以上,運營成本少30%以上,同時還具有耐沖擊負荷、污泥產量少以及同步實現除臭和景觀改造等特點。

        植物根須結構作為生物膜載體,不但使系統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大幅提高(生物種類較活性污泥中多3-4倍),還創造出了一個高度穩定、適應污水負荷意外變動的處理系統,使得污水處理廠對周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所以吳淞污水處理廠雖然緊鄰國際郵輪碼頭,但周邊的商戶和居民可能極少再會有負面感受。

        此外,位于溫室內的“植物園式設施”替代了“水泥建筑群式”的傳統污水處理廠,更使建筑設施與城市景觀的自然結合,讓原本周邊居民痛恨的污水廠成為城市后花園。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