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7月下旬,我國雨帶到達華北、東北等地區,整個“華北雨季”的降雨通常集中出現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期間,俗稱“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布和朝魯接受采訪稱,21—29日,華北降水偏多,但以“過程性降水”為主,北京地區降水22日減弱或停止,25日前后,京津冀地區將有一次明顯的降水過程,局地可能出現大到暴雨。
北京此次強降雨持續時間長,降水總量超過了2012年7月21日,但全市未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災害損失。大雨為何未釀大災?“7·21”之后,北京市加速升級防汛工程設施和應急管理水平。僅2013年,便完成了2061公里管網清淤清掏,包括北小河等長期淤堵區域20多處,并于2013年起啟動實施中心城區雨水泵站升級改造工程。
有關專家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缺水與洪澇”并存的問題,除了做好防汛設施的升級改造外,還需在城市建設中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城市水生態平衡。
在這次暴雨中,中關村智造大街因為鋪設了透水磚及時將雨水下滲,路面不僅沒有積水,還吸收了部分雨水資源,而這只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招棋。北京仁創科技集團董事長秦升益認為,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今后應加快建設配套的雨水收集與利用工程,高效利用雨水。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為,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