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山西:一座煤城的“綠色突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03  

        晉城,一座躺在煤海上的資源型城市,卻并沒有像很多煤城一樣掉進“黑色陷阱”。44%的森林覆蓋率、43.2%的城市綠地率、空氣優良天數超過260天……作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晉城市初步走出了一條“高碳城市、低碳發展”之路。

        圍繞“煤老大”做“減法”

        2015年,晉城市原煤產量達到9138萬噸,煤炭是當地能源結構中名副其實的“煤老大”。但“煤老大”也是“黑老大”,要保持環境良好發展,就必須擅做燃煤“減法”。

        晉城市發改委副主任靳宏偉說,“減法”第一步是削減燃煤量。為此,晉城市近年來大力實施“氣化晉城”,市區和各縣城區氣化率基本上都達到90%以上,近11萬戶農村家庭、30%工業園區完成煤改氣,僅5年時間煤炭在當地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就下降了5.8個百分點。據測算,“氣化晉城”項目完成后可以每年減排二氧化碳500萬噸。

        在晉城市下輦村,60歲的村民李曉梅5年前還為每天清理煤渣犯愁,如今他們村用上了煤層氣。“以前一到冬天村里到處冒黑煙,風一刮,煤渣滿天飛,臟得不行,還是煤層氣又干凈又便宜。”

        減燃煤量,更要減燃煤排放量。晉城市發改委數字顯示,煤炭在晉城能源消費中占到83%,是最主要的空氣污染源。為了降低排放,晉城市加快推進電力、水泥、鋼鐵等重點行業達標改造,淘汰70萬噸水泥落后產能,并在全市83家重點企業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

        經過升級改造,昔日的污染大戶變得更加清潔。晉城市陽城電廠每年消耗標煤500多萬噸,最高時1年排放氮氧化物5.2萬噸、二氧化硫3.6萬噸、煙塵8000多噸,超低排放改造后,去年分別下降為8600噸、5500噸和1107.4噸,有的排放指標接近燃氣機組水平。

        低碳機制為發展“護航”

        2015年,晉城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63天,PM2.5比2013年下降了36%,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了近20%。晉城市環保局副局長楊金中表示,目前全市形成了一套成型的低碳機制,并受邀在首屆中歐低碳城市會議上做了經驗交流。

        為了推動企業減排,晉城市近年來積極組織企業進行碳認證,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按照國際碳足跡標準,對產品每個環節的碳排放進行盤查,一旦認證為低碳產品,就意味著獲得一塊“金字招牌”,企業更愿意進行循環利用。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