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江西籌建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16  

        近日,江西省住建廳表示,《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規劃(2015-2030)》現已完成規劃成果編制,進入公示階段。

        規劃范圍:

        區域面積9.23萬平方公里

        《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規劃(2015-2030)》(以下簡稱本規劃)是國務院新批復《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江西省實施規劃,是江西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促進昌九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實施《江西省城鎮體系規劃(2014-2030)》的重要區域性規劃。

        本規劃范圍與國務院批復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確定的江西省相應轄區范圍一致,涉及南昌、九江、景德鎮、上饒、鷹潭、宜春、新余、萍鄉等地全部行政轄區和撫州市轄區、東鄉縣、金溪縣、崇仁縣,吉安的新干縣、峽江縣,區域面積9.23萬平方公里。規劃的期限為2015-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5-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發展定位:

        聯動“一帶一路”的內陸開放高地

        根據規劃,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將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聯動長珠閩和中西部地區的傳導作用,建成通江達海、聯動陸橋的開放發展區域。進一步提升南昌、九江、景德鎮、上饒等中心城市在國際、區域方面的門戶與樞紐節點作用,發揮撫州、宜春、萍鄉、鷹潭、新余的外聯內引作用,構建多種形式的對外開放平臺。同時,立足區域的生態資源與宜居環境優勢,對接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據悉,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將定位為國家綠色城鎮化先行示范區,將山水文化融入到城鄉發展建設,在國內率先建成生態環境品質一流的城市群。圍繞鄱陽湖周邊的小城市、小城鎮實現綠色產業與生態城市聯動發展,構建起生態田園城鎮帶。建立起“通風、清水、綠林”的生態服務空間體系,100萬人口規模以上城市建成城市綠環。

        規劃布局:

        形成“一核、一脊、兩翼、兩區”格局

        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將規劃形成“一核、一脊、兩翼、兩區”的城鎮空間格局。“一核”為南昌大都市區,是全省人口與區域性服務功能的核心聚集區。

        “一脊”為南昌大都市區、九江都市區組成的昌九一體化發展區,是引導環鄱陽湖城市群綠色崛起的核心地區。以贛江新區作為聯動兩大都市區的紐帶,加快推進綠色城鎮化、綠色產業集群發展。

        “兩翼”分別為東部的信江河谷城鎮群、西部的新宜萍城鎮群,是城鎮化、產業化的重點承載地區,也是推進跨區域合作的門戶地區。

        “兩區”分別為贛東北以景德鎮為核心的景婺鄱城鎮協調發展地區,發揮區域的文化、旅游與生態資源優勢,共同建設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與生態景觀游憩地;贛西北的幕阜山-九嶺山風景游憩地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綠肺”和休閑后花園。

        南昌大都市區、九江都市區、信江河谷城鎮群、新宜萍城鎮群、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與生態景觀游憩地、幕阜山-九嶺山風景游憩地要加強內部的區域分工與統籌,加強負面清單管理,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生態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強化京九、滬昆、向莆、沿江等國家級交通通道的互聯互通作用,加快建設昌景黃、京福(婺源-上饒)、九景衢、景鷹、西部山區等交通通道,建設多級區域性旅游廊道,促進六大發展片區緊密聯合為城市群。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