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四川綿陽:全域綠化構筑綠色崛起有效載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16  

        這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城市:層層疊疊的城市生態隔離帶郁郁蔥蔥,縱橫交錯的通道和水系綠色長廊生機勃勃,星羅棋布的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美景如畫,白墻黛瓦的美麗鄉村恍若仙境……

        問城哪得美如許?為有源頭“創森”來。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城區為中心、路水為紐帶、鎮村為腹地,大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構建起點線面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生態綠色體系。在此基礎上,著力培育林業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了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有效地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一個愿景

        全域綠化,構筑綠色崛起有效載體

        8月8日18時許,家住綿陽城區代家灣一小區的王東升大爺和老伴,又來到代家灣街頭公園散步納涼。廣場上已是人頭攢動,好不熱鬧。“休閑有了好去處,現在這日子越來越舒坦。”王大爺笑道。王大爺的“舒坦”,源自我市去年對代家灣街頭公園的提升改造工程,為附近居民打造了一個現代化的街頭公園。

        小小的街頭公園升級改造背后,是我市大力推動“創森”工程的縮影。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對提升和改善人居環境的愿望日趨強烈;另一方面,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以綠色為底色的城市也是聚集更多人才、技術和資本,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加分項。“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來講,‘創森’都是提升我市綜合競爭力、實現綠色崛起的有效載體。”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2012年,我市正式吹響“創森”號角。次年,我市委托北京林業大學編制《綿陽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了“山水森林綿陽市,綠色增長科技城”的森林城市建設理念,按照“一核、一軸、一帶、三區、七極多點”的建設布局,加快實施“八大森林工程”,統籌推進城區、近郊、遠郊綠化“三位一體”工程建設,著力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顯山露水、人景交融”的森林城市風貌。

        一張藍圖,勾勒出我市“創森”愿景,也為各方指明了具體路徑。

        一個信念

        因地制宜,做好城鄉一體綠化文章

        “道路見綠、廣場見綠、公園見綠……處處都是綠,讓人心情愉悅、生活舒暢。”68歲的江油市民林學勤時常在太白廣場鍛煉身體,他對如今的綠色環境和美好生活相當滿意。安州區曉壩鎮兩河村二組的鄧啟金則對庭院旁新近栽植的幾株觀賞植物贊不絕口,“比光禿禿的看著舒服多啰!”

        推進“創森”工程,不僅僅是城市增綠,鄉村也要做到因地制宜、適地植樹。思路已定,重點隨之而來:城市增綠提質、路水綠化、鄉鎮村莊綠化,力爭不留綠化死角。

        綠色是城市之肺。在城區,以城市廣場、主題公園、濕地公園為核心,重點提升富樂山公園、西山公園、南山公園等綠化景觀,新建仙山植物園、富樂花鄉植物園等城郊植物園。全面打造街頭公園,使80%以上的老百姓出門500米即可見綠。

        綠色是鄉村記憶。在農村,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和小城鎮建設,引導農民利用荒山荒地建設鄉村公園,形成“山、水、田、林、路”交匯相融,“花、草、藤、樹、竹”全面覆蓋,“城市、集鎮、村社、庭院”錯落有致的綠化美化和諧格局。

        綠色是自然屏障。浩浩涪江穿境而過,高速網絡四通八達,但無論路網水系延伸到何方,綠色始終相隨守望。國道、省道和鄉村通道,以及涪江各干支流等沿線,通過多年來的義務植樹、工程造林和景觀打造等方式,先后披上厚厚的“綠色外衣”。

        隨著城鄉綠化大文章的譜寫,我市“創森”家底愈發厚實: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39平方米;累計完成可綠化河流水岸2280.7公里,水岸林木綠化率平均達到86.67%;鄉鎮平均綠化率達80.51%,村莊平均綠化率達76.51%……

        一次機遇

        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生態相融共生

        “創森”不是目的,堅持“創森”與發展相融,通過“創森”打造宜業、宜居的良好生態環境才是落腳點。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點。“創森”之初,市綠委就要求各地根據具體情況,培育林業產業基地,加快林旅融合,推進林業產業重點項目。圍繞全市“創森”總布局,各縣市區加快實施特色林業基地、核桃等木本糧油基地、辛夷花等花卉林木基地、厚樸等中藥材基地以及其他產業基地建設,并依托各地優勢產業,通過規劃引導、項目扶持,建設區域品牌。此外,結合全市林業主導產品的區域分布特點,組建150余個專業合作社,規范和引導相應產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我市林業總產值連續多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2015年實現林業總產值151億元。其中,生態旅游產值30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1650元。“創森”是個系統工程,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通過創建,我市森林資源進一步豐富,為全市乃至周邊區域城市和居民構建起良好的生態屏障,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生態休閑場所,其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生態環境優美、林業產業發達、人與自然和諧……如今,綿陽綠色崛起的動力愈益強勁。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