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北京市:城市總規和土地規劃將兩圖合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19  

        市政府日前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分工方案等事項。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領域175項任務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其中包括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保護好四合院,加快實施故宮、天壇、鐘鼓樓等地區傳統風貌保護,加快治理“楊柳飛絮”等。

        本市將完成城市總規編制

        據介紹,分工方案共分6部分,分別是強化依法科學高效的規劃管控體系、構筑國際一流水平的城鄉建設格局、建立精細智能的城市管理體制、著力治理城市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保障措施,共175項具體任務。從任務分解上看,更加注重突出改革屬性,更加注重突出工作實效,更加注重強化主體責任,著力推進一批重點改革,實施一批高標準的建設項目,兌現一批為民實事。

        175項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由新成立的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擔綱,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市規劃委和市國土局合并為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后,將實現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兩圖合一,實現由城市規劃向城鄉規劃的重大轉變,這份規劃或將指引北京到2050年的城市發展。

        “一軸一線”景觀將恢復

        根據方案,本市將盡快完成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將市域空間劃分為生態紅線區、集中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針對這三個區域盡早出臺差異化的管控政策,生態紅線區將強化生態底線管理,探索建立生態用地儲備制度。限制建設區將實現減地增綠,并推動集體建設用地騰退集中。本市還要在2020年底以前編制實施城鄉建設用地減量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到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規模將縮減到2800平方公里以內。

        北京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也寫進了這175項具體任務當中。按計劃,北京將恢復“一軸一線”魅力景觀,加強老城整體保護,推動文物和保護院落騰退、修繕與合理利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提升,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四合院及胡同肌理。除了舊城以外,“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保護利用也將繼續加強;一些散落在京郊或全市各區域的古文化遺址、傳統村落、工業遺產及優秀近現代建筑也將提升到保護利用的層次中。綠化方面,一批現有公園將大變樣,全市還將加快治理“楊柳飛絮”,形成“三季有彩、四季常綠”的城市景觀環境。

        試點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城市副中心建設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本市提出到2020年通州區范圍內主要河道水質高標準達到國家要求。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抓緊實施防洪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到2020年下沉式綠地率達到50%,透水鋪裝率達到70%以上,新建區域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85%。

        方案還涉及多項民生政策,本市將在2020年底以前制定新建住宅小區商業配套設施使用管理辦法,確保蔬菜零售、超市、早餐、洗染等基本功能需求,完善微利經營、服務民生的運營保障制度。本市將力爭到2020年再籌集20萬套政策性住房,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改造。交通方面,未來,北京將利用大數據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到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將達到900公里以上,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達到1000公里、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北京將高標準建設“公交都市”,到2020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

        分工方案中,一些重點項目還被專門提到,包括北京將加快實施故宮、天壇、鐘鼓樓等地區傳統風貌保護,推進玉河南段、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等歷史河湖景觀恢復,而在交通方面,北京也將著重加快五環路以外駐車換乘(P+R)停車場建設,建成北苑北、蘋果園等綜合交通樞紐,提高接駁換乘效率。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