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各省市海綿城市建設方案8月開始實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12  

        據悉,海綿城市是構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城市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是實現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和載體。因此在今年這樣一個多澇之年,尤其是在8月雨季時節,各相關省市積極出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澇標準,解決“城市看海”問題。

        8月各省市海綿城市建設方案落地,“城市看海”有望解決

        今年進入雨季以來,全國各地城市內澇情況比較突出,相關省市也積極出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澇標準,解決“城市看海”問題……

        遼寧《大連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

        從城市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災害防治等方面出發,結合道路、綠地、水等相關專項規劃,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規劃中應分解總體目標,并以具體指標的測算為依據,明確建筑與小區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確定總體布局、經濟合理的技術措施以及建設任務、投資估算、項目安排進度等。

        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審批通過后,相關指標和要求可作為規劃許可、環評和項目建設的重要依據,保持雨水徑流特征在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在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環節,要將海綿城市相關規范作為審查依據;在建設單位提交備案的市政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

        陜西《西安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近期目標(2016—2018年):2016年,選取高新區、常寧新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和洪慶新城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積累經驗,探索政策。2017年,各區選取各自試點項目,重點選擇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和綠地廣場、市政道路、城市水系等城市公建項目開展試點工程建設。2018年末,試點區域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城市內河防洪標準達到自排50年一遇、抽排雨洪同期20年一遇;城市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2018年年底,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市全面展開。

        中遠期目標(2019年起):建立一套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體系(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及考核評估)。新建項目的海綿性審查率達到100%。

        山西《長治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實施方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要統籌住建、規劃、發改、財政、園林、水利、環保等職能部門系統研究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和技術指南,全面深入了解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要求,加大對全社會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宣傳力度,夯實海綿城市建設的思想基礎。要安排相關部門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排查摸底工作,按照工作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掌握本地海綿城市建設需求和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工作差距,制定實施工作方案。

        經批準的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是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管理的依據,規劃確定的內容要確保得到嚴格執行。要增強海綿城市建設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要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統籌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科學合理安排工程建設時序。城市新開工建設項目均應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落實到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與監理、竣工驗收以及檔案移交等環節中。不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和技術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組織竣工驗收。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