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G20杭州峰會見證中國創新引領全球綠色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12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第十一次峰會將在浙江杭州舉行。此次G20杭州峰會的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是“綠色”。以前在我國舉辦的國際會議上,我們經常講起的一句話便是“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但是對于綠色發展,我們發現中國并不能借鑒與模仿西方的模式!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西方主流的經濟學理論一直宣揚:由于各國都存在比較優勢,因此貿易會使各方都受益。但是最近幾十年,西方發達國家都注意到了自己國家環境的惡化,它們通過立法控制污染和延緩資源枯竭,改善污染控制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措施減少了污染性產品的消費。但很多時候,這只是將污染產業和資源開采產業轉移到了沒有這類環境法律的國家。發達國家的環境改善是以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惡化為代價的。而且,發展中國家管控污染、處理污染的能力與要求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因此生產相同的產品,發展中國家會比發達國家產生更多的污染。在貿易的過程中,經濟系統產生的商品與服務在各國間交換,其中還伴隨著污染的轉移。

        通過一系列事實我們可以說明這一問題:

        首先,來看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1991年時的一份備忘錄中觀點——通過貿易把污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是合理的。這種“把污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觀點,影響了多少美國精英的思想,影響了多少中美貿易的走向!

        其次,我國政府目前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大規模的化解鋼鐵產業過剩產能。這些過剩產能許多都來自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間的轉移。當時有的國外鋼鐵廠甚至把淘汰的設備整體拆除,編好號整體打包出口到中國,在國內鋼鐵廠原封不動的重新安裝使用。

        最后,G20峰會每次都要討論一個重要綠色議題便是全球氣候變化。目前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承受著巨大的國際壓力。但是我們來看一份研究數據:《中國低碳經濟年度發展報告(2012)》研究表明,2010年美國通過貿易向我國凈轉移6.7億噸二氧化碳,歐盟通過貿易向我國凈轉移5.7億噸二氧化碳。根據美國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當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是82.8億噸,粗略計算,僅僅美國、歐盟就通過貿易轉移了中國全年碳排放總量的約15%。

        因此,西方發達國家的所謂綠色發展模式實質是“先污染、后轉移”——轉移了污染,干凈了自己,弄臟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這種模式對于目前中國沒有借鑒和模仿意義,我們不能也不愿再效仿,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生態經濟學理論認為要實現綠色發展,首先要根據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來界定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但正如我們上面所論述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先污染、后轉移”模式根本沒有踐行生態經濟學理論,而我國則是生態經濟學理論的全球首個實踐者,G20杭州峰會便是最佳創新范例。

        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會總結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讓綠色發展成為常態。G20將見證中國創新引領全球綠色發展!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