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獲悉:自2013年11月廣西出臺并實施全國首個省級綠色和諧礦山規劃以來,廣西綠色礦山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至今有17座礦山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100座礦山納入自治區綠色和諧礦山建設名錄。
為構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2013年,廣西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保證金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至今,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和國土資源部發證的礦山累計繳納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7.48億元,市縣發證礦山繳納保證金3億多元,使在建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資金得到了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廣西嚴格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堅持大礦大開,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全區2015年年底礦山數為3789座,比2007年減少25%,大中型礦山達到335座,為2007年的3倍左右。
為加強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廣西先后開展南丹大廠、平果鋁土礦等兩個國家級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22個礦產資源示范工程建設,全區主要金屬礦產采選綜合回收率達66%以上,主要非金屬礦產采選綜合回收率超過74%,主要礦產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達到55%以上。
據悉,廣西還加大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中央和自治區共投入資金6.447億元,對合山市、鳳山縣、平樂縣等地7處重點礦山實施了綜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積316公頃。通過治理,這些礦山的廢棄土地得到重新利用,水土流失得到抑制,根治了地質災害隱患,綠化了礦區,礦山地質環境得到了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