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光是靠4畝櫻桃樹采摘,俺就賺了10多萬元。”說起在山上搞綠化種櫻桃的好處,河北省石家莊贊皇縣土門鄉鮑家灘村村民秦小英高興得合不攏嘴。
鮑家灘村三面環山,獨特的山前小氣候適宜栽種櫻桃。在縣里綠化太行山工程的支持下,這個村345戶村民全部搞起了櫻桃種植,種植面積近5000畝,實現村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在鮑家灘村帶動下,贊皇縣櫻桃產業已覆蓋7個鄉鎮、30多個村,全縣櫻桃年產值達到1.5億元。
太行山深處的贊皇縣,長期以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交通閉塞,加上“七山二灘一分田”的地理條件,形成了“靠山吃山”的傳統發展觀念。尤其上世紀80年代以后,大批小礦山、小煤場、小沙石場“星星點燈,遍地開花”,致使山體植被遭到大量破壞,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威脅到長遠發展。
面對粗放發展帶來的惡果,2012年,贊皇縣在河北省率先做出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決定,打出拯救生態環境“組合拳”:強力關停236家煤場,開展礦山整治,關停治理59家河道采砂及石子加工廠,依法取締了45家小煉油廠。在嚴厲整治的同時,贊皇縣還通過實施太行山綠化、“15萬畝核桃科技示范園”和“十大果品產業帶”等工程,大做“綠色文章”,壯大綠色經濟。
綠色行動帶來了綠色效益。如今,贊皇縣森林覆蓋率超過60%,全縣林地面積達125萬畝,其中有大棗45萬畝,核桃40萬畝,櫻桃等其他果品5萬畝,經濟林占到林地面積的80%。在此基礎上,“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美麗鄉村”等一批融合產業迅速發展起來。
贊皇的“綠色轉身”,是石家莊西部山區縣近年加快“綠色行動”的一個縮影。
2015年,石家莊市啟動實施太行山生態綠化工程,在贊皇、靈壽等西部8個縣區規劃造林300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50萬畝,封山育林150萬畝。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西部太行山全部綠化。
“國慶節前,縣林業部門的專業服務隊來到我們村進行管護技術服務,有他們經常指導,我們心里就踏實了。”靈壽縣慈峪鎮西劉莊村村主任王建堂說,在縣里支持下,他們村種植核桃樹2000多畝,“荒山又變綠了,這些核桃樹將來還能‘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