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全國唯一的跨省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設立,標志著運城地域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奮力走上一條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康莊大道”。運城市委、市政府將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要求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穿于實施“三動三新”戰略,建設“新型工業大市、現代農業強市、文化旅游名市、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進程中,站在宏觀高度,落實領導干部辦工程、技術人員服務工程的“雙承包責任制”;山水林田湖科學布局、網帶片點線綜合治理、喬灌果花藥統籌發展、造管撫保封同步實施。全域化規劃林業生態循環圈、規模化提升林業建設品質,三大體系(完善的生態體系、發達的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同步發展,三大空間(生態空間山青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同步實施,三大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同步發揮,唱響現代林業強市主旋律,完美的展示出綠量最大、景觀最美、產業最好、功能最強的現代林業建設豐碩成果。
“十二五”時期,運城市財政林業建設投入以每年超過1000萬元的額度遞增。營造林面積以每年30萬畝以上的速度遞增,新增面積達185.5萬畝;每年10萬畝荒山荒坡披上綠裝;全域化、大循環的精品造林工程集群式呈現;森林覆蓋率年均增加1個百分點,達到31%,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8%,村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6.03%;城郊森林公園遍布13個縣(市、區);2000多個環境優美、人際和諧的園林村扮靚河東大地;1950公里嶄新的“綠色路網”鋪展在城市鄉村;每年新發展干果經濟林15萬畝以上,總面積達到180萬畝;年出圃各類合格苗木1億株;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233.3億元,成為百姓致富的支柱產業。夏縣、芮城、臨猗、垣曲、平陸、絳縣等6個縣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林業生態縣”稱號。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運城市在新近召開的第四次黨代會上,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市新增造林1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吹響了“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運城”的新號角。一個生態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體系更加壯大、生態文化更加繁榮的現代林業強市,以獨特的魅力屹立黃河金三角中心,展示現代林業示范市、林業產業先導市、科技興林樣板市的新風采。
實施“雙承包責任制”的新常態,激發全社會投入林業建設的正能量,強力推進現代林業發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所呈現的非凡成就,造福八方百姓。
9月,是運城市最美的時節。崇尚關公忠義仁厚美德的浙江商人王先生來到鹽湖關帝廟拜謁。他看到:城市,綠枝花容交相輝映;道路,“綠色長廊”伸向遠方;群山,綠色屏障張揚神韻;鄉村,蕩漾果農豐收的喜悅。面對優美的環境,這位浙江大學曾經的高材生不由的發出贊嘆:綠意盎然、文化誘人、魅力四射。這既是對關公生態園的贊美也是對運城市現代林業建設成就的褒揚。
運城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縣(市、區)認真落實林業建設領導干部辦工程、技術人員服務工程的“雙承包責任制”。通過技術服務,把標準化管理貫穿林業建設全過程,推動林業工程專業評審制、首席專家技術負責制的實施,提高工程科技含量。“雙承包責任制”在全市各級領導干部中的落實,昭示出拼在基層,敬業擔當;干在實處,貼緊民心;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工作導向。為林業發展提質量、上規模、增效益提供保障。總面積1.1萬畝的關公生態園是美化關公家廟、突出生態修復、提升關公家廟品味、豐富生態旅游內涵、提高旅游景區水平的重點工程。工程僅用1年時間,在中條山前沿荒山營造以側柏、連翹、山桃、山杏為主的混交林6000畝;在中條山洪積山的亂石灘客土營造多樹種搭配的景觀林5000畝;通往關公生態園的道路兩旁,高高的楊樹下木槿花怒放,形成生態景觀長廊。以生態修復示范園、生態文化景觀園凸顯關公仁義忠厚文化內涵的關公生態園已初具規模。運城市將林業資金投入新造林面積、造林保存率、森林覆蓋率、森林火災發生率等林業建設指標納入領導干部考核體系。實行對造林成活保存率低、森林資源破壞和森林火災嚴重的單位和主要領導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投資調控,對成績突出的予以重獎的生態政績考核、獎懲、問責機制。一系列嚴格的考核問責制度的落實,猶如市、縣(市、區)政府在公眾心目中樹立起的“綠色標桿”,發出無聲的召喚。極大地激發起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熱情,調動全民參與城鄉綠化的積極性。運城市創新全社會辦林業機制,實現全民共建共享。打破國有、集體、個人所有制界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林業建設資金。積極吸納企業、鄉村合作經濟組織、鄉村集體等社會資金,投入林業建設。推廣開發式、合作式、購買式、直補式等造林模式。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經營、企業參與、大戶承包等形式,民營企業迅速衍生為現代林業建設的新生力量。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全社會辦林業”的新格局,加速林業發展步伐。新絳縣實施大戶承包新機制、林業建設新模式。公司、集體、個人投入資金,在溝坡建生態林、耕地栽培經濟林、通道配置景觀林、區域種植灌木林;在峨嵋嶺建成大戶相連、園區相接、景觀相銜、經濟效益高、旅游功能全的生態大莊園、產業大果園、旅游大公園。使林業建設的新亮點,成為大眾旅游休閑的新熱點。運城市的企業辦林業、民營林業、溝域生態經濟,生態莊園勢頭強勁,成績突出,在全省力拔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