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范圍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這是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通知,計劃到2020年要完成的目標。
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林云舉說起特色小鎮很是自豪,浙江是培育森林特色小鎮的源頭,浙江的經驗和做法為全國特色小鎮培育提供了范本,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樣板。
目前,浙江以產業帶動、休閑養生等為特色的各類森林特色小鎮建設已漸具雛形。去年,全省以特色小鎮帶動形成的森林休閑養生業產值就達977億元,約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7,為促進現代林業經濟發展和“兩美”浙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小而精,森林小鎮聚能量
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徽派建筑風格的房屋鱗次櫛比、郁郁蔥蔥的樹木散落在房前屋后……記者步入長興縣龍山街道褚山村時,恍若走進了桃花源。
“褚山村是全省森林特色小鎮的典型代表,剛改建完成。”龍山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許繼鋒介紹說,“通過森林小鎮建設,龍山街道整合資金,完成了褚山村的道路改造、立面整治、綠化景觀提升等一系列改造,建成了森林休閑養生福地,滿足了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閑和健康需求。”
“森林小鎮建設,把產業也帶動起來了。”褚山村村官周佳偉補充道,“村里的主要產業是楊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為3萬元,楊梅收入占60%以上。”
“森林特色小鎮”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早在2015年就提出的戰略構想,計劃在全省創建100個省級特色小鎮。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翁建榮表示,特色小鎮既非簡單地以業興城,也非以城興業,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業園區概念,而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資源和一定社區功能的平臺。
這意味著,浙江要在有限的空間里融合特色小鎮的產業、旅游、文化和社區功能,在構筑產業生態圈的同時,形成令人向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以“小而精”的特色小鎮,匯聚更多有益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量。
2015年10月,浙江省林業廳結合建設全國現代林業經濟發展實驗區的戰略部署,在出臺的《關于推進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人家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森林特色小鎮、森林人家建設的產業定位,主要以提升木業、竹業、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等林業特色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森林休閑養生新興產業,兼顧木藝、竹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經典產業。
根據《指導意見》,浙江將通過3年時間建設20個森林特色小鎮、100個森林人家。其中,綜合性小鎮年林業總產值將超過5億元,林業產值占當地總產值50%以上;以森林休閑養生為特色的小鎮年林業總產值超過2億元;以涉林歷史經典產業為特色的小鎮年林業總產值超過1億元。
顯特色,森林小鎮秀底蘊
走在并不算寬闊的鄉間小路上,頗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如此慢節奏的小鎮生活,是怎樣建設的呢?
長興縣林業局副局長王建民給出了答案,縣里委托中國美術學院編制了《龍山森林養生小鎮總體規劃》,對空間布局與分區、旅游基礎設施等進行了全方位規劃,確立了“一核一帶一環三片多點”的發展格局,即以桃花岕省級森林公園為核心;新長水公路精品花卉盆景產業示范帶、森林綠道環線為串聯;形成桃花岕森林康體休閑、川步鄉土風情體驗、褚山楊梅采摘觀光片區;建成東方梅園、綠野仙蹤、四季花卉樂園等景觀及主題公園。
在此基礎上,龍山街道進一步提出了“一帶兩區”的建設實施方案,即在新長水公路兩側打造產業及景觀的示范帶,形成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健康生活體驗區,現代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集聚區,進而舉“長壽”旗、打“養生”牌、走“鄉村”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王建民特別介紹了在森林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生態保護行為,在森林綠道施工至桃花岕水庫附近時,為避免大規模挖山砍樹毀林,龍山街道特意新增建設了一座人行索橋,僅此一項就增加投入600萬元。王建民說,“綠道建設本身就是生態工程,要尊重自然,不能破壞原有綠地系統”。
與長興縣龍山街道的“休閑養生”方向不同,安吉縣天荒坪鎮更傾向于文化與歷史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