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自1995年貝佐斯成立全球第一家B2C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30年來電子商務這種全新的商業業態席卷全球,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業態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購買行為。
網購已經深深植入到人類的DNA。
近年來移動互聯、智能手機、全新的支付方式更是加快了網購的發展,傳統商業與電商之間的差距巨大,尤其是跟淘寶、天貓、京東的差距更是全方位的。
傳統商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伴隨互聯網商業的迅猛沖擊,由于傳統商業自身產業固化、功能陳舊、定位迷失及轉型緩慢,城市傳統商業街區面臨進退兩難的現實困境,面對傳統商業街區的困境,要想在困難面前脫圍而出,傳統商業街該如何讓轉型,成為規劃關注的問題。
傳統商業的局限性
傳統街區主要是指在城市在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積累和發展演變,由傳統建筑、街巷及公共空間構成的居住性聚居區。
傳統街區代表著城市的歷史文脈,是城市的特色空間和重要的文化遺產。研究中一般認為傳統街區是城市歷史風貌相對完整并具有生活真實性的地區。
1、產業固化,發展動力喪失
傳統商業街區的零售、批發和貿易等商貿業發達,以批發市場、大賣場、沿街商店及專賣店等為主要業態,依靠人流的匯聚、商品的售賣及渠道的價格差賺取規模化利潤,充分迎合了商品競價、比價的傳統消費需求。
但隨著居民消費升級、新商業模式興起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商業街區越來越難以適應城市商業發展的新要求。
2、空間老化,載體更新滯后
傳統商業街區往往具有街區建筑密集、商業與居住功能混雜的特點,使得空間改造和更新的難度較大。
在傳統商業轉型的背景下,街區的未來發展存在不確定性,政府也缺乏足夠的動力,這使得傳統商業沿線的空間載體功能落后、建筑普遍老化。
3、環境惡化,發展特色消失
傳統商業街區大多沿街自發形成,追求面街商業空間的最大化,這就導致商業空間與交通空間重疊,這在當前追求商業消費品質的時代已然成為傳統商業的環境短板。
同時,傳統商業街區盈利模式追求商品售賣空間的最大化,犧牲了部分開敞空間。
傳統商業街區現狀
傳統商業街區曾是城市當中最具活力的空間,也一度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中心。然而,當前由于自身產業功能老化、新商業模式興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等因素的多重疊加影響,傳統商業大都面臨發展停滯甚至衰敗的困境和尷尬。
1、受電商沖擊嚴重
電子商務的革命性商業業態模式對傳統商業是致命的。
電商的價格優勢是其最致命的武器,逐步蠶食了傳統商業的市場份額。如亞馬遜、當當網出現的兩年間,直接導致全國上萬家傳統書店的倒閉。
2、經營成本增加
首先,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傳統商業街區的場地租賃費用逐年增加,而又位于商圈里最旺的地方,那就是貴上加貴,租金的上漲使得傳統連鎖商的經驗成本不斷攀升,直接導致商品的單位成本增加,利潤進一步減縮。
其次我國近幾年員工基本工資不斷提高,一些大型的超市店內員工至少上百人,這樣提高了傳統商業的成本,而上述兩點剛好是電商的優勢。
3、經營模式單一
根據美國零售專家麥克提出的零售輪轉理論,傳統商業街區的變革具有周期循環特性。
開始時,新的商業街區企業往往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增加銷售額,然后再通過開設新店,連鎖經營,以規模效應優勢占據市場。
然而這種模式容易模仿,從而導致傳統商業的產異化和創新不足,容易造成消費的“審美疲勞”。
所以,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商業已經告別了高利潤增長的階段。
傳統商業街區的轉型
1、傳統商業街區經營+電商
(1)差異化市場定位
品牌聯營模式對中國商業發展影響深遠,造成了傳統商業經營的日趨同質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傳統商業經營進行自營模式的戰略轉移,同時開啟全渠道零售,這就要求傳統商業經營更加注重差異化的市場定位。進行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促進經營的差異化,促進線上與線下業務的協調發展。
(2)定價策略
隨著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消費者收集商品價格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消費者借助目前先進的網絡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比各個渠道的商品價格。
線上線下價格的不一致會導致網店搶奪實體店顧客資源、貶低實體店企業形象、損害供應商品牌形象以及影響企業顧客忠誠度的渠道沖突產生。
因此,傳統商業經營開展電子商務應借鑒蘇寧的定價模式,線上線下價格同步。要做到線上線下的同步,需要加強與品牌供應商的談判,簽訂定價協議,促進線上線下價格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