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1-04  

        國務院近日發文批復同意將湖南省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務院在國函〔2016〕205號文件中明確,同意將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保存有獨特的“兩山一水一城”古城格局,歷史街區特色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國務院要求湖南省及永州市政府要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深入研究發掘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價值,明確保護的原則和重點。編制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并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劃定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好重要保護地段的詳細規劃。

        國務院強調,永州市在規劃和建設中,要重視保護城市格局,注重城區環境整治和歷史建筑修繕,不得進行任何與名城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

        據了解,湖南省已有長沙市、岳陽市、鳳凰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為何永州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首先,永州歷史悠久,在湖南省內首屈一指。

        永州古稱零陵。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因舜帝葬于泠水即零水之源,舜陵因而稱“零陵”。

        永州建城,最早始于西漢泉陵侯國。漢武帝元塑五年,漢武帝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在此筑城。東漢將零陵郡治從廣西全州遷到這里。此后兩千年,歷朝歷代在這里建郡置府從未間斷過。從公元前124年開始,到現在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像這樣久遠的歷史,湖南只有長沙和永州兩個城市。

        其次,永州是瀟湘之源。湘江的發源地,就處于永州境內。

        永州地處湘江上游,南嶺北麓,坐落于湘粵桂三省交界處。從藍山紫良野狗嶺發源的瀟水自南而北,與發源于廣西靈川海陽山的湘水自西向東在永州古城匯合。

        第三,永州文化蘊深厚,人文薈萃,為湖湘文化重要發源地。

        永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為湖湘文化重要發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處,舜帝的遺跡及傳說遍布全境,舜文化影響深遠。永州文化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風俗濃郁。

        屈原歌詠:“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他崇尚舜帝,想要去九疑向舜帝的英靈傾訴。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為民役”觀點以及《封建論》中的治國理念,既與孔孟儒學一脈相承,而又有所創新、發展。宋代周敦頤從道學里面,汲取營養,重新激活儒學,從而產生了理學,影響中國幾百年。

        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習俗豐富多彩。江永女書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符號體系。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岳麓書院的這一對聯,正說明了永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作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靈人杰。湖湘文化的源頭活水哺育了三國名將黃蓋,狂草大師懷素,唐代江南第一狀元李郃,理學鼻祖周敦頤等。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