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綠化觀賞苗木產銷形勢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1  

        苗木產業現狀

        宏觀經濟下行和園林市場萎縮,使近兩年苗木生產經營非常艱難,苗農種植戶和從業人員都有所減少。目前,我國觀賞苗木種植總面積達80余萬公頃,占全國花卉種植總面積60%左右。

        從2016年各苗木主產區的狀況看,山東、江蘇、浙江、河南仍處于第一梯隊陣營,四省苗圃種植面積和苗木產量分別為20.29萬公頃,82.23億株;18.44萬公頃,43.50億株;15.56萬公頃,33.67億株;12.80萬公頃,20多億株。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到全國花卉種植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2016年,山東省實際用苗量14.31億株,其中容器苗1.1億株。苗木品種主要為白蠟、懸鈴木、國槐、銀杏、海棠、柳樹、櫻花、柏樹等城鎮綠化樹種。江蘇省實際用苗量為18億株,容器苗占4.3%,可供下年度用苗量為12.6億株,下年度預計需苗量為9.5億株,產能依然過剩。櫸樹、紅葉石楠、紫薇、桂花、女貞和銀杏等用苗量均超過1000萬株。品種結構方面,種植面積在0.67萬公頃以上的樹種分別為女貞、櫸樹、香樟和欒樹。育苗面積前20位的小喬花灌木有紫薇、紅葉石楠、海棠、櫻花、黃楊等。香櫞、楸樹等鄉土樹種及紅楓、火焰南天竹、北美歐洲紅櫟和沼生櫟等優良彩色樹種種植面積也呈現上升趨勢。

        浙江省在穩定種植面積的同時,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浙江省年度產苗量(包括出圃量和存圃量)從2015年的46.86億株減少到2016年的33.67億株,減幅28%;同比苗木存圃量從32.88億株減少到18億株,降幅達45%。桂花、香樟、紅楓、櫻花、海棠、廣玉蘭等主要樹種中,量大質低、規格雷同的生產面積大幅縮減。如桂花生產面積從2015年的2.13萬公頃減少到2016年底的1.4萬公頃,香樟生產面積從近2萬公頃降到了1.67萬公頃。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當下綠化需求的高端精品大苗、生態苗、果苗、珍貴樹種苗以及家庭園藝產品和花海項目用苗等。

        河南省苗圃面積近13.3萬公頃,當年新增1.33萬公頃,銷售額達170億元。最大產區河南鄢陵花木種植面積4萬公頃,其中苗木面積2.57萬公頃,苗木銷售2.18億株,銷售額53.98億元。

        第二梯隊的河北省2016年苗圃面積8.55萬公頃,苗木產量42.53億株,其中容器苗6.79億株,實際用苗量12.69億株。

        第三梯隊的甘肅省2016年苗圃面積4.75萬公頃,新增面積0.73萬公頃,苗木產量64.47億株,其中一年及以下生苗木15.90億株,2-3年生苗木29.81億株。主要品種為油松、華山松、云杉、白皮松、國槐、刺槐、樟子松等。大規格綠化苗木主要有油松(18.28億株)和國槐(1.25億株)。

        四川溫江,湖南瀏陽、株洲,江西南昌、九江,安徽肥西、蕪湖,湖北江夏、荊門,陜西周至、漢中,遼寧開原,福建漳州、三明,廣東中山,廣西桂林等苗木產區苗圃面積和存圃量有增有減,但各地苗圃面積增減和品種結構變化不大,整體上苗木存圃量增加,出圃量和銷售各有千秋、參差不齊。去庫存、調結構成為各地當前共同目標。

        苗木產銷特點

        2016年,苗圃產銷經營分化嚴重,經營者普遍感受到了壓力,大的苗企抗性較強,但因價格下降、成本上升經營艱難;中小苗企、個體苗農生意難做,隨時面臨資金斷裂崩盤;個體苗農日子難熬,苦苦支撐。

        隨著園林市場和項目承接的變化,PPP與EPC項目成為工程承接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大的生態景觀和特色小鎮項目,所簽協議動輒十幾、幾十億,園林上市公司與大型企業一馬當先,跑馬圈地,原來憑一級資質投標圍標和最低價中標的工程項目承接方式不復存在,這對苗木的銷售方式、規格質量和產品流向也產生很大影響。

        第一園林市場一冷一熱

        東中部市場除杭州G20峰會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帶動苗木銷售50個億和廈門生態建設對苗木銷售起到較大提振作用,其余市場相對冷清;而西部市場卻非?;馃幔F州1500多億的大生態環保項目,陜西上萬億的生態建設和公園改造項目,內蒙古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熱火朝天,苗木需求旺盛,以致江浙桂鄂產區以及東北的苗木翻山越水,“一路向西”;此外,得益于冬奧會、世園會項目和北京副中心城市建設,華北地區園林市場和苗木銷售也是一片興旺。

        第二苗木需求一增一減

        大規格優質苗需求量大,尤其是適用于行道樹的彩葉和大規格喬木、規格較大的花灌木需求比上年明顯增加;而一、二年生的常規小苗需求量大大減少,速生樹種小苗嚴重滯銷,去庫存主要也是此類苗木。

        第三苗木價格一高一低

        高端優質苗木以及原冠苗、二次移植或斷根苗價格走高,各種新優花灌木及綠籬苗價格上揚,如胸徑15厘米的香樟,低的400元能買到,高的則需要1000元以上;嵊州胸徑12厘米的美國紅楓一般品種只需2000元左右,而‘紅點’、‘十月光輝’等表現好的優勢品種價格要6000多元。不符合工程用苗標準、商品性差的低端普通苗木價格走低,部分常規苗木價格腰斬,有的甚至跌破成本價。

        整體而言,2016年苗木銷售是冰火兩重天。差異化經營的苗圃銷售紅火,高端大規格苗木供不應求,而同質化苗木嚴重滯銷,小規格低端苗木無人問津。從江浙滬蘇、云貴川渝、京津冀地區以及山東、河南、陜西、湖北等市場反應,大規格優質喬木,尤其是徑級12-20厘米的香樟、欒樹、無患子、三角楓、大葉女貞、國槐、老白蠟、油松、白皮松等行道樹苗走俏,價格堅挺上揚;一些差異化培育的原冠苗和高分枝櫻花、法桐、白蠟、櫸樹都是搶手貨;叢生喬木樸樹、榆樹、大葉女貞、紫薇,大規格彩葉和觀花喬木美國紅楓、金葉水杉,紅櫻花等量價齊升,能凈化環境、生態功能突出的黃連木、元寶楓、中山杉、檉柳以及造型苗等市場表現都很好。

        小灌木色塊地被苗銷售穩定,浙江蕭山、北侖,湖南瀏陽,河北定州,河南鄢陵、南陽,陜西周至、江蘇沭陽等產區色塊花灌木、球類、綠籬苗銷售情況都平穩增長,價格略升。金葉女貞、大葉黃楊、小葉黃楊、金邊胡頹子、紅葉石楠、杜鵑、紅花檵木、無刺枸骨、衛矛等保持暢銷勢頭,價格穩中有升。北方地區的丁香、連翹、迎春、紅瑞木、錦帶等價格漲了20-30%。

        2016年苗木產業結構性矛盾凸顯、去庫存和轉型升級非常痛苦,代價高昂。那些生產存圃量過大,同質化嚴重的桂花、速生白蠟、櫻花、法桐、銀杏、北美海棠、紅楓、櫻花等產品和小苗銷售不暢、量價齊跌;內蒙古產苗區的樟子松、云杉、油松等小苗庫存達數十億株,本地市場“20年都消化不掉”。溫江、瀏陽等地徑級10厘米、冠幅3米左右的桂花,從兩三千元一株跌三四百元一株都銷不出去;前幾年火爆的銀杏價格如今一落千丈;廣東、福建的棕櫚科苗木、山東等產區的速生白蠟和速生柳更是遭遇了“滑鐵盧”,陷入拋售清盤和砍苗燒苗的境地,湖北、廣東一些跨界投資苗圃的經營者干脆“金盆洗手”,將苗圃處理掉轉行。

        在苗木產業轉型和去庫存中,不少產區從供給側結構改革入手,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利用自身條件和資源稟賦,對苗旅結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重慶、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苗木產區通過苗旅結合做花海和旅游觀光,依托苗圃花木營造的生態優勢,增加觀光休閑業態功能,從單純賣苗木向賣景觀、賣生態延伸,走出了一條苗木產銷的新路子。

        第四幾個典型事件

        2016年,園林苗木界發生的幾個事件,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反思。

        (1)兩個亮點事件

        一是植物新品種權和盆景商業拍賣。4月蕭山花木節植物新品種權拍賣會和9月如皋盆景拍賣會,分別拍出3900萬元和325.70萬元的落槌總價。與泥巴為伍的苗木和盆景竟然登上了商業拍賣的大雅之堂,令人對苗木界刮目相看。

        二是成都苗木陸路出口。成都溫江花木產業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庫存、促轉型,推動花木出口。12月9日,溫江花木企業貨值約4.3萬美元的19140株榕樹,搭乘蓉歐快鐵出口荷蘭,實現了溫江花木通過“一帶一路”鐵路運輸出口零的突破,并成為全國苗木通過蓉歐鐵路出口歐洲的首例,是中國苗木走出去和去庫存的開拓之舉。溫江苗木陸路出口歐洲邁出的一小步,或許是今后中國苗木外貿走向全球的一大步。

        (2)兩個災害事件

        一個風災、一個凍害,對廈門和昆明兩個城市的園林樹木造成嚴重破壞。

        9月,“莫蘭蒂”強臺風對廈門城市樹木造成毀滅性打擊,使廈門損失了35萬株園林綠化樹木。據專家估計,從清理受災樹木到重新種植替換,需3.5億元人民幣。

        3月,一場春寒重創昆明主城的綠化樹木,凍傷喬木15萬株、灌木球11萬株、地被160余萬平方米,數十條街道行道樹遭嚴重凍傷全部焦葉,致使“春城”春意全無。專家認為,昆明這些街區三年內無法恢復原有景觀效果。

        自然災害造成的慘重后果,引起了業界的反思,再次警醒園林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使大家對鄉土樹種和適地適樹原則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廈門、昆明兩市在景觀恢復補種中,都組織專家精心論證,科學調整樹種結構,把抗風能力強的棕櫚科植物,原冠苗和經過歷史考驗的耐寒鄉土樹種作為首選,其景觀恢復和樹種整改工程,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福建和云南的園林市場和苗木銷售。

        苗木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苗木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供給端方面,苗木“結構性矛盾”突出,產品高度同質化,供需嚴重脫節,低端普通苗木大量過剩,工程適用的新優大規格苗木、彩葉喬木,尤其是行道樹等高端苗木資源稀缺,這是供需矛盾的一大癥結。當前苗木產業的主要矛盾表現為:市場和用戶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個性化需求與落后低端的產品和服務之間的矛盾?;膺^剩苗木產能、增加有效供給任務艱巨。

        需求端方面,西北、華北等地雖有亮點,但市場總體需求乏力。東中部園林市場工程量比以往減少20-30%,東北地區甚至銳減了50%以上。需求動能嚴重不足、對苗木產銷影響很大,消化庫存非常困難。

        第二苗木企業融資難,經營負擔重

        苗木經營者資金來源大多為銀行借貸間接融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十分突出。這幾年市場低迷,苗木銷售減少、價格下降,再加上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上升等多重擠壓,使得不少苗木生產者,尤其是規模化苗圃經營不堪重負,經營非常艱難。

        第三產業集中度低,缺少旗艦引領

        中國雖為世界最大的苗木產銷國,但苗木經營主體大多小型分散,業內沒有出現研發創新能力強、技術領先、經營管理先進、市場份額占比大的旗艦式龍頭企業,成為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與壓艙石,引領和帶動產業提升和發展。

        2017年苗木產銷形勢展望

        2017年,盡管世界政治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園林苗木產業發展態勢應屬審慎樂觀。苗木市場復蘇的態勢,價格回升的走勢比較明朗,苗木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前景向好。

        第一機遇

        (1)第一個百年目標臨近。2020年是“兩個百年目標”第一個目標實現的期限,中央和地方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很大,從公開資料提供的數據看,今后3-5年投資產生的商業機會在百萬億以上,園林苗木產業發展的空間與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2)政策紅利釋放。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把“花卉苗木”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范疇,為花木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是促導產業發展升級的極大利好。

       ?。?)國家戰略與基礎建設帶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等戰略實施,投入資金大,持續時間長,帶動的生態景觀建設和環境改造提升均可與園林苗木產業對接。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