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綠色礦山將成為美麗中國最絢麗的風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2  

        綠色代表希望,也成就著未來。

        黨的十八大確立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色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引領中國走進了綠色發展的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礦業行業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生態至上,綠色發展。近幾年來,在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和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積極倡導推動下,我國礦業行業綠色發展明顯提速,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底色日益亮麗,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和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等一批綠色勘查典型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礦業行業的綠色發展大潮中閃亮出耀眼的光芒。

        巍巍昆侖山下的柴達木盆地南部,是美麗的察爾汗鹽湖,也是我國第二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察爾汗鹽場。藍天白云下面,一畦畦廣大洸洋的鹵水伴隨著碎浪敲打著岸邊,氣勢壯觀的萬丈鹽橋、眼花繚亂的鹽結晶、美麗的礦區環境,使這個我國最大鉀鹽生產基地多了幾分神秘和美感。

        “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搞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察爾汗鹽湖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既是對中國綠色礦業發展的充分肯定,又為今后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指明了方向。

        新理念:引領我國礦業走進綠色發展新時代

        曾幾何時,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了奢望和夢想。而中國礦業也被無情地貼上了“污染環境、破環生態”的不公平標簽。

        中國礦業的出路在何方,未來在哪里?是繼續重復著“開放過度、保護不夠”、簡單粗放的老路,還是要闖出一條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鳳凰涅槃新路?

        在生態保護與礦業開發沖撞中尋求一個共贏的平衡點,在傳統觀念與新的理念較量中謀求一個脫胎換骨式的發展模式,不僅成為擺在中國礦業行業面前的一個現實而又嚴峻的問題,也考量著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中國礦業聯合會的智慧和勇氣!(下轉2版)(上接一版)

        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是中國礦業行業的必由之路,是立足國內提高能源資源保障能力的現實選擇,也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的必要要求。2010年8月,國土資源部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在2020年全國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形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礦山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礦區土地復墾全面提升,礦山企業與地方和諧發展。這標志著我國綠色礦山建設正式啟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作為一個全新的、多維的發展理念和模式,“綠色礦業”與其他理念誕生時的坎坷經歷有所不同。它甫一問世,就得到了礦業行業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而這與礦業發展逐漸成熟尤其是中國礦業聯合會的先期倡導有著莫大關系。

        事實上,“綠色礦業”在我國從提出到形成再到發展,也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早在2000年,時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壽嘉華在《走綠色礦業之路——西部大開發礦產資源發展戰略思考》中,首次提出了“綠色礦業”概念,即在礦山環境擾動量小于區域環境容量前提下,實現礦產資源開發最優化和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奠定了“綠色礦山”概念的雛形。

        2008年,在中國礦業循環經濟論壇中,中國礦業聯合會聯合中國鋁業公司、首鋼礦業公司等11家礦山企業與行業協會共同倡導發布了《綠色礦山公約》,首次正式提出了“綠色礦山”的概念。2009年,國土資源部發布《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綠色礦山基本格局的目標。2010年8月13日,國土資源部正式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系統闡述了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建設綠色礦山的基本條件、原則和目標。隨著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正式啟動,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開始步入系統化、規范化的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黨委書記彭齊鳴指出,“國土資源部將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作為轉變礦業發展方式、提升礦業整體形象、促進礦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按照‘規劃統籌、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協會促進、政策配套、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思路,積極推進綠色礦山試點工作,樹立了一批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的先進典型,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土資源部在全國遴選確定了四批共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這些試點單位分布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涉及油氣、煤炭、有色、冶金、黃金、化工、建材、非金屬等行業。其中,第一批、第二批220家試點礦山按照各自綠色礦山建設規劃的目標任務,大部分已經完成了3年試點建設任務。經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委托中國礦業聯合會會同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各省礦業協會對這些試點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評估顯示,北京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鳳山礦、首鋼水廠鐵礦、同煤大唐塔山煤礦等187家試點單位完成綠色礦山建設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達到國家級綠色礦山基本條件。

        新模式:開辟我國礦業綠色發展新局面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山萬礦披綠裝。通過7年來的大膽探索實踐,我國綠色礦業發展已走上了常態化、科學化、規范化之路,各種正面效應逐漸顯現。尤為一提的是,我國在綠色礦山試點推進和建設過程中,總結提升出了一批涵蓋采選冶全工藝流程、礦區環境治理和礦地關系和諧的全方位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彰顯了示范引領作用。

        以山東新汶、銅陵有色、開陽磷礦為代表,探索完善了井下充填綠色開采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大幅減少廢棄礦石和尾礦的自然排放;以廣西平果鋁、神華準格爾煤礦為代表,探索形成了采礦用地新模式;以云南磷礦、陜西安塞油田、司家營鐵礦等為代表,建立了“開一方資源,惠一方百姓,促一方發展”的礦地和諧模式;四川嘉陽礦山將博物館、采礦遺跡、尾礦庫、塌陷復墾綠化區等有機融合,建設成為工礦旅游景觀,探索出了礦山遺跡多功能用途開發模式;一些礦山企業將綠色礦山試點內容融入企業常態化管理,通過創新發展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在目前礦價大跌之下,仍然還具較大的盈利水平,走出了綠色管理創新模式;以招金、紫金為代表,吸收社會資金共同促進綠色發展,形成了綠色金融模式,在礦山節能減排、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探索了綠色投入和綠色產出的新機制。

        “這些綠色礦山的典型,向社會彰顯了礦山企業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已成為體現礦山企業經營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品牌,以及轉型升級、融資上市和走出海外的綠色標簽。”中國礦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總工程師劉玉強表示,“通過這些試點建設,進一步探索了綠色礦山建設的基本方法,完善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相關制度和考核指標,為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積累了有益經驗。”

        距察爾汗鹽湖不到100千米的昆侖山中,有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這就是被列入《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建設50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的青海都蘭金輝礦業有限公司。

        音樂噴泉水柱隨著美妙的樂聲翩翩起舞,五彩繽紛的金魚在人工湖里盡情地追逐,成群結隊的鴨子在碧波蕩漾的尾礦庫里怡然自得地嬉戲,近萬株花草樹木在初升朝陽光芒照射下熠熠生輝。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在寸草不生的大漠深處,還有這樣一個集人工湖、景觀亭、音樂噴泉、健身廣場等多種城市符號為一體的人間仙境。

        金輝礦業公司董事長張啟元說:“只有荒涼的戈壁,沒有荒涼的人生。我們牢固樹立生態保護第一理念,堅持走‘奉獻黃金白銀,留下青山綠水’的發展之路,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植綠’,用百分之百的投入‘護綠’,用百分之百的責任‘復綠’。礦業開發不僅沒有對生態環境造成擾動,還重塑和改善了周邊環境,在戈壁灘上建起了一個花園式的礦區。”

        “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遠觀像大霧,近看滿身土”。這是石料開采加工企業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也難怪,石料開采加工行業原本就本小利微,屬礦業行業中的“雞肋”,生產過程中“開膛刨肚”、污染環境似乎已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然而,當走進位于浙江湖州的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的卻是樹綠草碧、藍天白云,整座礦山掩映在郁郁蔥蔥的綠樹中,茂密的竹林迎風搖曳,潔白的鴿子歡快嬉鬧,還有飛流直下的瀑布、激情四射的噴泉、別具一格的涼亭,令人流連忘返。

        放炮無炮聲,采石不見石,破碎無灰塵。新開元的采、碎、運全部在封閉條件下進行,直接通過皮帶走廊輸送到碼頭裝船。

        新開元碎石公司總經理姚紹武介紹稱,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上,公司的做法可簡單概括為5個字:噴、吸、封、硬、綠。噴,凡是在礦區生產環境容易揚起粉塵的地方,都要噴水、淋水降塵;吸,在生產車間揚塵點,安裝設備吸塵;封,生產過程全封蓋,不使粉塵外泄;硬,對礦區、生產道路全部硬化;綠,植樹造林,栽花種草。

        “窺一斑而知全豹。”原來,石料開采加工企業也可以這么干凈、整潔、美觀!而這正是對“綠色新開元”理念的完美詮釋。

        位于燕山深處的北京威克冶金有限公司是一個以采礦、選礦和砂石料加工為主的冶金礦山企業,也是北京的第一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該公司在鐵礦開采中,不僅注重生態保護,而且還追求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采礦中生產的廢石加工成建筑骨料,選礦后的尾礦加工成機制砂,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吃干榨凈。

        北京威克冶金公司副總經理黃偉說:“我們堅持‘生態、環保、節能、綠色、科技礦山’理念,加大礦山環境治理力度,實現了礦山的無廢化生產,成為北京市最大的礦山固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

        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釩鈦資源深加工的綜合利用企業,其開采的釩鈦磁鐵礦屬于低品位難選冶礦種,也是世界性難題。近年來,該公司以創建綠色環保企業為目標,持續投入7億多元進行釩鈦磁鐵礦循環經濟的創新研發,在攀枝花的民營礦山中率先完成了從資源初加工向釩鈦就地深加工的轉化,建成了“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節能超細碎系統”、“無外力作用粗顆粒原礦漿自流輸送系統”、“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系統”和“廢酸濃縮回用系統”,做到了低品位資源的吃干榨凈,實現了節能環保、綠色發展。

        “通過科技攻關,低品位釩鈦磁鐵礦不僅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尾礦含鐵品位由14%降至9%左右;尾礦含鈦品位由10%降為6%左右,實現了低品位釩鈦磁鐵礦的低能耗、低成本、高回收利用。”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陽勇說。

        國土資源部門的強力推動,中國礦業聯合會的大力倡導,礦山企業的積極行動,使綠色礦山建設呈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的良好局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幾年持續的綠色礦山建設,中國礦業行業不僅在全社會樹立起了良好形象,也通過綠色發展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

        一是凝聚了發展共識,綠色礦山建設成為行業自覺行動。“綠色礦山、綠色礦業”已成為全社會尤其是礦業企業關于未來礦業發展的共同語言。許多礦業企業認為,發展綠色礦業是企業履行責任、謀求自身可持續發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從最初的“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積極投身于綠色礦山建設的探索實踐中,自覺承擔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節能減排、環境重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樹立了礦山企業的良好形象。

        二是采選工藝水平顯著提高,促進了資源高效利用。綠色礦山建設帶動了科技創新,反過來科技創新又推動了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在采礦環節,充填開采技術已被煤炭、有色等試點礦山企業成熟運用,極大提高了礦石開采回采率,大幅減少了尾礦、廢石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部分礦山甚至實現了生產過程中無廢石出井和尾礦零排放,減少了工業占地并降低了對周邊環境的擾動。在選礦環節,各試點單位普遍加強對共伴生、低品位和尾礦中有用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攻關,實現了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例如,內蒙古黃崗鐵礦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對共伴生礦以及尾礦中鎢、錫的綜合利用,實現了綜合盈利。同時,試點礦山的礦井水、選礦廢水的循環利用效率均有很大程度提高,循環利用率在80%以上,部分企業實現了廢水零排放。

        三是實現生態環境同步治理與修復,礦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試點單位高度重視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在綠色礦山建設規劃實施過程中,安排了專項資金,用于土地復墾、礦山復綠、尾礦庫治理、植被修復等生態環境治理再造項目,部分生態脆弱區周邊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例如,神華集團上灣煤礦、黑岱溝煤礦堅持邊開采邊治理,礦區及周邊植被覆蓋率由開發前的11%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從近期開展的第一、第二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評估情況來看,礦區土地復墾率平均達到95%左右,較試點單位建設之前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

        四是創新礦山運營模式,現代化礦山建設穩步推進。90%以上的試點單位采用信息網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建設數字化智能礦山,實現礦山企業經營、生產決策、安全生產管理和設備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樹立了現代化礦山的良好形象。例如,遼寧撫順傲牛鐵礦通過數字化礦山建設,實現了生產流程自動化、成本控制實時化的精細化管理,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在礦產品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利潤。

        五是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實現資源開發惠民利民。試點單位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重視與地方建設的密切融合。積極繳納完成各項稅費義務,為地方財政增加財力做出了貢獻;為地方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了當地居民的就業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支持礦區周邊群眾發展種植業等,支持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設及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切實提高了當地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

        “一大批礦山企業通過綠色礦山企業建設,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的新動能,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彭齊鳴說,“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礦產需求不振和國內礦業經濟下行壓力大的嚴峻形勢下,一些煤炭、鋼鐵等虧損面比較大的礦業行業,仍有不少的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依然能維持較好的盈利水平。”

        新機遇:譜寫我國綠色礦業發展新篇章

        綠色發展成就未來,久久為功方能見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作為礦山企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只有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持續推進,善做善成,才能有所建樹。

        當前,我國綠色礦業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五大新發展理念的確立,為綠色礦業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國家出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僵尸企業和落后產能的退出,為綠色礦業發展贏得了空間;國家環保政策的愈加嚴厲,各項措施的不斷推出,也為綠色礦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思路清則方向明,目標定則措施實。事實上,早在2010年國土資源部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任務,提出到2015年,建設600個以上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單位,形成系統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到2020年,全面推廣試點經驗,將綠色礦山的條件和標準逐步上升為管理制度,嚴格準入和監管,使大中型礦山基本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小型礦山企業按照綠色礦山條件嚴格規范管理,基本形成全國綠色礦山格局。

        基本形成綠色礦山建設的新格局,只是我國綠色礦業建設的第一個目標,這就需要建設50個以上的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一批綠色礦山企業,建設一批重點的綠色礦山。而建設綠色礦業示范區的目的,就是要由點到面,集中連片,示范區里的所有企業,都必須向綠色礦山的標準看齊,然后再從中找出一些可供借鑒的重點示范,全面推廣,形成真正的綠色礦業格局。

        而第二個目標是形成綠色礦業轉型發展的新途徑。通過現有的綠色礦山試點企業和一些做得很好的非試點企業,從中總結經驗,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途徑,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引領礦業綠色發展。

        第三個目標是要建立健全綠色礦山發展的三大體系,包括工作體系、標準體系和政策體系,形成礦業綠色發展的機制。

        國土資源部配合礦業綠色發展的這三大目標,又進一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的五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快各級綠色礦山建設步伐,二是推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三是建立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四是構建有利于綠色礦山建設的長效機制,五是做好典型經驗與模式的總結。

        “建設綠色礦山是社會進步與時代的要求,是大勢所趨。誰不搞綠色礦山、不走綠色發展之路就必然走入死胡同,最終被社會淘汰。”彭齊鳴說,實際上,現在很多地方都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新建礦山的準入條件,比如浙江省新建礦山必須拿出綠色礦山建設的思路和方案;福建要求企業在獲得采礦權許可證的同時,還要跟政府簽合同,承諾把礦山建成綠色礦山。

        “總之,今后無論是新建礦山還是生產礦山,都必須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企業發展方向、工作抓手、評估考核、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并以此來全面推進我國綠色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彭齊鳴表示。

        “綠色安全是礦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發展綠色礦業,在資源開發和合理利用中,把節約放在有限位置,開展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中,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嚴格礦山開發準入管理,強化礦山地質環境源頭保護。”面對未來,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2016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再次向全世界亮明了中國堅定不移建設綠色礦業的信心和決心,提出了中國綠色礦業發展的新的任務和要求。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綠色礦業建設近7年來,只是走完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隨著六部委《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的出臺,綠色礦山建設有了更權威的遵循、政策與標準。我們堅信,在國土資源部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我國的綠色礦業發展必將譜寫出新的篇章!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