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無論從人口總量還是經濟總量上來說,都孕育著巨大商機。
在綠色發展的前提下,“一帶一路”戰略點燃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熱情,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我國環保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近日,環保部發布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無疑又為我國環保企業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規劃確定了以下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保政策溝通;二是遵守法律法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三是推動可持續生產與消費,發展綠色貿易;四是加大支撐力度,推動綠色資金融通;五是開展生態環保項目和活動,促進民心相通;六是加強能力建設,發揮地方優勢。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夯實生態環保合作基礎,進一步完善生態環保合作平臺建設;制定落實一系列生態環保合作支持政策;在鐵路、電力等重點領域樹立一批優質產能綠色品牌;一批綠色金融工具應用于投資貿易項目;建成一批環保產業合作示范基地、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基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和科技園區,形成生態環保合作良好格局。
到2030年,全面提升生態環保合作水平,深入拓展在環境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生態環保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合作,使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惠及沿線國家,生態環保服務、支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為綠色、繁榮與友誼之路。
“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下述特點。首先是沿線國家整體性自然生態系統比較脆弱,不少國家自然環境復雜、土壤貧瘠,且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沙漠化和荒漠化問題嚴重,森林覆蓋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由于國民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中亞國家還存在水、大氣和土壤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和核污染等主要環境問題。
不難看出,國家未來將深入拓展在環境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生態環保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綠色、繁榮的“一帶一路”。
日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經就“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倡議,同各界展開了廣泛的磋商,得到了眾多國際組織、企業、金融機構、智庫和民間組織的支持和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