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對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具有重要作用。
剛才8個省市區做了很好的經驗交流,上周,我實地調研了浙江的“五水共治”工作。浙江省通過建立“河長制”狠抓責任落實,有效治理了城市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很有借鑒意義。
國務院“水十條”明確要求,到2017年底,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底,地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這將是各位河長上任后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去年以來,各地積極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截至11月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026個,目前已開工整治47.4%;36個重點城市,已排查確認黑臭水體638個,開工整治62.2%。
總體來說,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開局良好。但我們也要看到,水體黑臭,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須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各地要加大力度,以貫徹落實河長制為契機,做到“五個到位”。
一是思想認識要到位。對身邊的黑臭水體,人民群眾感受直接、反映強烈,最有發言權。各地要高度重視,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實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是領導責任要到位。中央明確要求建立四級河長體系,由同級負責同志擔任“河長”,形成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各級領導和“河長”真正負起責任,這項任務才能完成好。
三是治理規劃要到位。要“一河一策”做好綜合治理規劃,把前期工作做扎實。住建部、環保部、水利部、農業部四部門出臺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提出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技術路線和“排查、規劃、治理、驗收、保持”的工作要求,希望各地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抓好落實。
四是資金保障要到位。治理黑臭水體,是改善城市環境、提升人民福祉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責無旁貸,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要按照市場規律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積極爭取社會資本參與和金融支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五是監督整改要到位。要積極引入公眾參與,加強對河長的考核。創新獎懲機制,對任務完成得好的,要獎勵;對工作開展不力的,要有懲戒措施。明年,將選擇部分黑臭水體掛牌督辦,強化督導,確保順利完成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