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記者從省有關部門獲悉,貴州省將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貴州省將堅持生態為本、自然循環,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到2017年底,完成貴安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國家試點工作,同步推進各地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條海綿型示范道路、100個海綿型示范公園綠地、100個海綿型示范小區和100條生態景觀示范河道,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基本實現低影響開發模式,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按照要求,在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科學編制規劃、嚴格實施規劃、完善標準規范、統籌推進建設、突出排水防澇、注重生態修復。要通過創新建設運營機制、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確保我省“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達到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