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江蘇無錫:“孝友文化”基地落址惠山古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6  

        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孝友為無錫秦氏的家族精神。6月24日,來自全國的兩百余位秦氏宗親在錫參加孝友文化基地成立揭牌儀式。由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授牌并指導,中華秦觀宗親聯誼會、無錫惠山古鎮、無錫市祠堂文化研究會秦氏分會發起,在古鎮建立“秦氏雙孝苑”,結合錫城20余處秦氏文化遺存向世界開講孝友故事。

        惠山古鎮秦園街34號,門頭上“秦氏雙孝苑”五個金色大字十分顯眼,這里就是無錫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友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所在地,與秦園即寄暢園咫尺相望。無錫秦氏傳承先祖杰出文學家秦觀的遺風,賢達輩出。無錫城內至今散落著秦觀墓、寄暢園、清名橋、秦邦憲故居等豐厚的秦氏歷史文化遺產。首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寄暢園,由明兩京五部尚書秦金于嘉靖六年(1527年)始建,前身為“鳳谷行窩”,至今已490周年,康熙、乾隆兩帝曾十多次駐蹕。園子近500年不易姓,在園林史上絕無僅有,故又名秦園。

        據了解,乾隆十一年(1746)秦道然倡議,在寄暢園嘉樹堂奉祀“碧山吟社”創始人秦旭之子、明成化詔旌孝子秦旦、秦奭兄弟。寄暢園即成祠園,亦稱孝園。因祠堂不能分割,不可罰沒,無形中保護了這一重要文化遺產。乾隆南巡,總結了秦氏家風:“孝友傳家”“書史傳家”“異世一家能守業”。乾隆二十三年(1758)賜無錫秦氏“孝友傳家”額,現修復的御筆牌坊立于秦園路寄暢園大門前。之后,由于戰亂等因素,寄暢園內有損有建,1937年,日軍占領無錫時園中雙孝祠毀。

        1952年,秦氏家族將寄暢園捐獻給國家。

        從秦湛遂父秦觀之愿遷墓惠山起,歷史記載秦氏在錫的孝友故事頗多,僅《光緒無錫金匱縣志》中列入“孝友傳”的秦氏就有20人,占全篇的十分之一。如今,秦氏雙孝苑易地展陳,再現兩百余年雙孝祠精髓,以及無錫秦氏孝友傳家之風,免費對外開放。同時,南側的寄暢園朝房保持秦觀文化展陳內容,在內新設秦氏文化工作室。

        昨天(6月24日),著有《秦氏千年史》的77歲美籍華人秦家驄專程從香港趕來無錫,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表達著自己的感謝與感動。秦氏雙孝苑地方雖然不大,但在無錫秦氏宗親會秘書長秦志偉看來,它同惠山上的秦觀墓相呼應,勢必成為一處內涵豐富的重要人文景觀。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