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監測林地資源北京市將啟用“天眼”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7  

        監測林地資源,本市將啟用“天眼”。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森林資源如有半畝的毀壞、減損,都會被衛星“一眼”發現。

        經過60多年的綠化造林,到去年年底,本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2.3%,森林蓄積量達到1724萬立方米。特別是平原地區,2012年至去年,以“兩環、三帶、九楔、多廊”為布局,5年新增了117萬畝林地。

        綠化成果來之不易。在全市4萬余名生態林管護員日常巡視的基礎上,今年下半年起,本市將啟用衛星遙感技術,對森林資源的增減變化進行實時監測。林地資源的損毀、破壞情況,是監測的重中之重。

        “通過衛星遙感影像的比對,可以勾繪出森林資源遭毀損地塊的圖斑。”市園林綠化局林政資源處工作人員介紹。平原地區每3個月勾繪1次,山區每6個月勾繪1次。林地轉變為無林地,面積在0.5畝以上的;林地轉變為建筑用地等非林地,面積100平方米以上的均能顯示。

        對于發現問題的圖斑,監測部門將把相關信息移交市園林綠化局林政資源處和執法監察大隊,按程序進行調查核實。

        經調查核實,確實存在違法行為,但情節輕微,未造成林地破壞和林木損失的,各區園林綠化局及時制止整改;對于非法侵占林地、造成林地破壞和林木損失的違法行為,所在區園林綠化局依法處罰,收回非法占用的林地,限期恢復。

        從明年起,市園林綠化局還將建立起園林綠化資源動態監測結果通報制度,全市各區林地增了多少,減了多少;發現損毀現象,整改進度如何,按季度通報給各區園林綠化部門,并抄送所屬區政府。

        “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市園林綠化局林政資源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立體監管體系的建立,將讓本市的園林綠化資源保護更加得力。

        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本市還將建立起園林綠化資源動態變化數據庫,每年一次更新,形成園林綠化資源“一張圖”,與相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為市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從今年下半年到2019年,衛星遙感動態監測將首先覆蓋山區和平原的森林資源,實現涉林案件100%“早發現、早處理”。

        明年起,本市將選擇具備條件的區開展城市綠地資源、濕地資源動態監測和執法監管試點工作。此后不斷擴大試點區域,逐步實現全市園林綠化資源全覆蓋。今后不管是城市休閑綠地,還是山區生態公益林,有半畝以上的毀損,都會被及時發現,并報送執法部門。衛星遙感影像,可作為涉林案件的處理依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